微信团队答疑:微信指数是怎么来的?有人刷数据怎么办?
“微信指数”发布后,很多文章谈的是它对营销、公关的影响,毕竟事关“营销狗”、“公关狗”以后的KPI,而以他们的机灵劲,必然会求仁得仁,求火就火。“小圈层”讨论的东西,三分钟热度,加之入口又深,使用极其不便,我仿佛又看到了“小程序”那种冷宫森森的境遇。 “指数型”工具并不是新鲜玩意,它从来就没有引领过营销,反而是投入新的成本后,让营销变得更脏。“新浪热榜”是可以刷的,“百度指数”花钱就能搞定,“淘宝指数”停摆了,“微信指数”没理由逃过这种宿命。 鉴于此,有分析认为,未来我们去评价诸如公关事件等的效果,可能会将百度(百度指数)、微博(微指数)、微信(微信指数)等平台的数据综合考量对比,至于以谁为主要依据,则要具体分析。 微信指数和新榜指数有什么区别? 微信指数前晚一经官方推出,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就有不少人表达自己的困惑——微信指数和新榜指数有什么区别? 反应迅速的媒体《创业邦》连夜采访新榜创始人徐达内,询问他对微信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潜在势能的看法,以及与新榜服务的异同。 徐达内说,微信指数主要是一个基于特定关键词在微信生态里的声量呈现,结合了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以及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数据生成,类似百度指数和微博的微指数,对热词的趋势变化有参考价值。 借助微信指数,广告主可以更好地监测投放后的效果,在针对微信公众号进行广告投放后的效果评估,它会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自媒体可用微信指数来评估某个热点到底在微信里火不火。比如,自媒体运营编辑想知道今天到底该追咪蒙的热点,还是iPhone 7 中国红的热点,以前他们只能依靠职业敏感性来判断,但今后可以用微信指数来搜索一下。 不过,微信指数目前只能以天为单位、暂时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在评估判断热度方面有一定延后性,对多数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微信指数所衡量的“热度”对内容生产有多大帮助仍需观察。 徐达内认为,微信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信息和内容的流向变化,“当信息流更多地汇聚在微信生态而不再是以前的PC端网站后,这种此消彼长、此生彼亡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微信官方开放这个能力也是响应了需求”。 被问及微信指数和新榜指数的区别时,徐达内说,新榜指数主要是基于特定微信公众号/KOL/自媒体的传播影响能力评估,它主要反映的是某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某篇内容的传播能力。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