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率不足5%,粉丝出现负增长,企业公众号怎么做才能脱颖而出?
内容创作最重要的是选题,对于10W+,也不要患得患失。14, 15 年的时候,可能一篇爆文可以推火一个号。但是在 16 年,用户订阅习惯已经下降,一篇阅读百万的文章,可能粉丝增加数都无法破千。靠文章推火,更需要的是短时间多篇爆文才能凑效,所以对选题的延续性,可读性要求会更高。 内容创作除了传统上的基本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粉丝形成仪式感。仪式感不仅是是行文的风格,比如咪蒙的毒鸡汤,王五四的一路黑。标题,排版,发文时间,频率也同样属于。例如李叫兽之前周一发图片预告,周二发文。形成固定的仪式后,能有效增加粉丝的辨识度。 相对于图文,音视频的内容覆盖量更大,入门门槛也更高。特别是直播,涉及到众多环节。如直播前脚本的制作,环节的设置,渠道的宣传。直播中主讲(播)的现场的时间,情绪把控,以及观众互动。直播后的内容沉淀,二次传播。 基本上需要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在众多流程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去年我参与完成的一个直播, 100 多万人观看,整个活动由 4 个人参与完成。 (2)用户运营 新媒体的用户运营同样也基于AARRR模型(用户获取,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病毒传播)。 在早期的微信公众号发展中,人口红利较大。所以更看重的是粉丝的获取。那会新媒体人的见面语都是“你公众号有多少粉丝”。但随着公众号破千万,微信用户数基本上饱和,出现了粉丝增长困难的情况。 很多同学非常惶恐,现在无论发啥都掉粉怎么办?其实目前阶段,掉粉是常态。之前有人总结:微信粉丝=铁粉+近三个月积累粉丝。对于已经获取一定基数的公众号来说,比起新拓疆土,做好后面几个环节更为重要。 狭义的用户运营就是用户关系链的构造,维系。一般是在平台上直接运作,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回复,微博的私信等。从 14 年开始,社群的概念被逐渐被带火。粉丝在社群中可以实现更好地聚合,互动。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