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贴:移动产品功能结构设计思路
标签式设计最是常用的,像国民应用微信、淘宝都是这么做的。这种设计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就是,Tabbar里面最多不能超过5个按钮(3个、4个居多)。如果超过5个,一个方面是设计出来的按钮太小,不好操作,另外,产品主体功能过于复杂,用户学习成本太高。还有就是这种模式是点击Tabbar里面的按钮响应的,不能通过界面左右滑动切换Tabbar的功能。 当然这种标签式的结构也不全是一个Tabbar,里面定义好几个大小一样的图标,根据产品需要,也可以优化。比如说图片社交或者视频社交类产品常采用这种设计,但是首屏不是第一个标签页,而是中间的标签页,而且中间标签页的图标非常突出,亮眼,目的就是为了激发用户产生内容,见下图的nice和Path产品。还有面包旅行,TabBar很有个性,为什么这么设计,难道是个人中心很重要?我还没有研究出所以然来。 抽屉式大家应该也很熟悉了(主要是QQ用),和标签模式很像,只不过把使用低频的功能藏在了抽屉页里面,抽屉页面可以通过首屏左上角的按钮打开,有的产品也可以在首屏往右滑动打开。 这种结构设计从流畅度上来说,也挺好,不过存在的问题就是抽屉里面功能操作路径有点长,还有就是抽屉页和首页导航栏滑动功能有冲突。QQ的做法是每一屏左上角都有一个抽屉按钮,点击进入抽屉,同时首屏右滑进入抽屉页。虎嗅的做法是只有首屏左上角有个抽屉按钮,点击进入抽屉,而且首页也不能通过右滑进入抽屉,只能通过那个按钮。在二屏、三屏都没有抽屉按钮,要进入抽屉,先要回到首页,然后听通过首页左上角的按钮进入抽屉,这就非常不方便。网易云阅读结合了两种方式,每一屏左上角都有抽屉按钮,可以进入抽屉,但是首屏不能通过右滑动进入抽屉,原因是首屏里面还有导航栏,导航栏是通过滑动切换的,自然就不能通过滑动切换到抽屉,否则就超级乱了。 平铺式采用平铺式作为整体功能结构设计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APP这么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组织形式,都是作为局部功能的一种组织方式,具体情况参照下图: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