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了N个金融产品的设计后,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思考
以微粒贷为例,用户在输入借款金额时如果输入了非100的整数,则系统出现提醒——“金额需为100的整数倍”。 3.1.3 品牌上的安全感 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品牌是否能基业长青,关键看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品牌能否建立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感,这是用户使用决策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金融产品,品牌上的安全感不仅仅指产品名字本身,更包括品牌的延伸——所依附的平台是什么?背后的资金提供方是谁?合作方有哪些?等等。通常情况下,品牌的安全感除了靠靠谱投资、技术过关这两项硬指标做支撑外,在设计时,还会以品牌背书或文案强化的形式来对品牌进行确认和肯定,强化用户的认知,与用户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可信任的品牌安全感。 如信用卡还款产品,会在首页底部加上品牌信息,着重强调“本服务由腾讯财付通提供”。 3.1.4 文案传达上的安全感 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很多专业术语,传达时,我们需要把它转换成用户能听懂的语言,更大程度地降低理解成本。一般金融产品的文案要做到三个不能:不能看不懂、不能出现歧义、不能没有重点。 (1)不能看不懂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客户群是普罗大众,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因此传达的文案必须是清晰的、接地气的,让术语从专业变成通用化,让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和理解。最常见的如“提前结清”是银行的叫法,转换为用户的语言是“提前还清”。 举个例子,“本服务采用等额本金余额计息的方式”这么专业的术语,那到底什么是等额本金,余额计息? 那再来看说人话怎么表达:没必要把业务的底层逻辑告知用户,只需告知用户最想了解的信息,每月的还款额以及利息。 (2)不能出现歧义 对金融产品的解释有歧义可能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状况,容易让用户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类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发现歧义,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对业务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能知道问题的存在并敏锐地发现问题。 借钱还信用卡项目最大的困难点在于如何清晰地告知用户这里是从平台借了钱,直接还到信用卡,每月再分期还给平台,而不是直接在平台上对账单进行分期。为此,设计时,经过多个版本的思考,最终得到下图中右侧的解决方案——利用信息分层讲清产品形态,每个重点信息下加上备注信息来辅助理解。 (3)不能没有重点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