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情结,用“英雄之旅”包装和组织你的故事
为了让故事可信,每个故事的主公人都尝试过那种随大流的生活,但他们自己或是他们周围的人生活得并不如意。他们听到了冒险的召唤,这意味着他们的内心开始与外界的平凡世界产生了冲突。最初,他们常常拒绝召唤,因为要冒太大的风险或只是不愿意改变现状。但是,事情变得更糟,一些事件的发生使得英雄改变了想法。 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见面,两人一见如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有很大的兴趣。两人联手,开始鼓捣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学生时代的乔布斯有诵读困难,这使他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这一点,加上他反体制的心态,让他拒绝了“正常”的价值观。后来他决定到别处寻找意义,再之后他选择了退学,在大学旁听,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尽管得睡地板、靠捡瓶子换钱吃饭、每周去教会才能饱餐一顿。 (4)和(5)见导师与越过第一道边界遇见导师类似于中国人常说的“贵人相助”情结。我们在分享经历时,应该不吝惜阐述那些曾经受到的帮助,可惜的是,一些创业故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讲述取得成功的故事,却从不提及在成功路上得到的种种帮助。这样糟糕的故事中主人公常常把自己描述得非常优秀,以至于让听众觉得他们高高在上。想要让大家对主人公的故事或经历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把这些智慧运用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中,就必须让听众觉得是成功的过程与众不同,而不是主人公本人。多数旅程都是会涉及空间运动,以便我们看到主人公能够真正跨出第一步,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的边界是平凡世界和冒险世界之间的界线,注意二者是泾渭分明的,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会提到)。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必须采取可能导致风险增加的果断行动,做出自我牺牲,让英雄开始冒险,这样能够明显增加故事的张力。 乔布斯去了印度流浪,并且试图寻找一位印度教大师。但他发现,就在自己到印度时,这位大师已经去世了。但他还是在印度找到了修行的导师,他在印度参加了几次迷幻之旅。他还修习禅宗,剃了光头,穿印度服装。他后来把这段时光称为自己生活里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6)考验、伙伴、敌人一旦踏上征程,就没有回头路。但仅靠自己还不够,在这个阶段,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都会遇到新朋友,并遭遇一些反对者和敌人。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故事对应的现实很显而易见。首先,尽管从你内心深处觉得这是你自己的创业之路、你自己的孤单旅程,但你知道要实现目标,没有同伴的帮助是无法到达终点的。这就成为了第一道考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阻力,以及他人的不认可,甚至对手的打压,这时你会更加需要同伴。同伴可以是你组织起来的在你周围的团队,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乔布斯在印度修行了几年之后,重返硅谷,在雅达利电脑游戏公司与沃兹尼亚克共事。雅达利的上级并不欣赏他,视他为怪人,但他并不为意,乔布斯一边上班,一边与沃兹尼亚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极其昂贵,且体积庞大,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1976年在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他们买到了相应的芯片,两个年轻人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装好了第一台样机。之后他们共同创办了苹果公司,并接受一位英特尔前经理的投资,开始制造苹果电脑。 (7)接近最深的洞穴(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