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透小米新零售的8大战略
流量提高流量,就是让进店的人流变多。雷军说,他采取了两个办法。 1. 选址对标快时尚。 过去的小米之家,是开在写字楼里的,那是只有粉丝才知道的地方。人少,没流量。现在的小米之家,为了获得自然流量,会选在核心商圈,对标快时尚品牌。 关于这个问题,访谈完雷军后,我又专门打电话给小米公司的总裁林斌,他做了更详尽的解释。 林斌说,他们发现小米的用户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高度重合。把店开在地铁站,人流虽然很大,但是大家不进店;把店开在重奢的商场,大家购买的心态和频次都很低。所以,小米确定了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对标开店的选址策略。 具体来说,小米之家的负责人张剑慧说,目前的小米之家,主要选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优先和知名地产商合作,比如万达、华润和中粮。对于入驻的购物中心,小米还要考察其年收入:比如是 15 亿,还是 25 亿。小米之家在入驻商圈之前,一定会数客流,计算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 逐渐地,小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选址逻辑,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米可以获得基础的目标流量。 2. 低频变高频。 懂零售的同学可能会立刻觉得,对标快时尚品牌的选址逻辑?快时尚品牌之所以敢选那么贵的地方开店,是因为它们是高频消费的产品。手机可是个低频消费的产品啊,一两年才买一次。消费频次这么低,你却选在这么贵的地方,那不是找死吗? 雷军说,这就是“小米新零售”的关键打法“低频变高频”起作用的地方了。 什么叫低频变高频?比如 58 同城这个网站,求职、租房、 1 年有 1 次就不错了,都是低频生意,但是 58 同城把 100 个低频分类信息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你隔三岔五都会上来一次。 小米也一样。在过去几年中,小米投资了不少生态链企业,有做充电宝的、手环的、耳机的、平衡车的、电饭煲的、自行车的,各种各样。 小米之家现在有20- 30 个品类、200- 300 件商品,所有的品类 1 年更换 1 次,就相当于用户每隔半月都会进店来买一些好的东西。虽然手机、充电宝、手环等商品是低频消费品,但是将所有低频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 我后来问林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说这一点太重要了。自从小米快速扩张“小米之家”后,有些手机厂商也选择对标小米之家,用快时尚选址的逻辑,甚至就在小米之家对面开店。 林斌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但后来发现很多用户进那些店逛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就出来了。只有几款手机这样的低频消费产品,消费者逛一圈,确实没什么可买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