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手火爆背后的算法逻辑分析,看这一篇就够了
三、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以上的三个Tab,还可以通过搜索来找自己想看的视频。 点击页面左上角的小图标,进入到个人中心页面,在搜索框中输入某个关键词,会列出昵称中和个人介绍中含有该关键词的用户,并按照关注用户的多少进行排序。 “标签”一列,是快手商业化变现的一种手段,这里不谈。 除了以上说的两种主要的推荐算法,还有一种叫社会化过滤系统,根据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做推荐。在快手上也体现出了这点的设计,比如登录时,可以用微博或微信登录,快手可以抓取用户在微博上的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有利于更了解用户。另外也可以导入手机通讯录,从而关注手机通讯录的好友,同时会根据你之前关注的人推荐另一批用户给你。 这里我猜测有个默认的逻辑,即我关注的人关注的人可能也是我感兴趣的人,同时还有一种可能性,这两个创作者的内容有相似。 以上说的都是从内容消费者角度看到的,从内容生产者角度来说,要想让产品持续有生命力,让视频曝光就是最关键的,我想这里涉及到了更深入的权重策略,目的就是能够平衡好新老内容创造者。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为何快手是以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切入到短视频领域,而不是其他的方式?从上面的体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快手的产品是围绕社交展开的,它是一个UGC短视频信息流社交产品,使用个性化推荐的技术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在产品的设计上,着重考虑如何让人和人之间、人和内容之间以合适的方式触达对方。那么,反推这样设计的缘由,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快手要坚持以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切入到短视频领域了。 1、目标用户群定位,差异化竞争 要想让自己立足,就要做差异化竞争,但如何差异化需要思考三个点:
秒拍借助微博拥有粉丝效应的明星资源,美拍的群体主要是年轻女性,定位精准成为了他们的优点,但也同样变成了弱点——无法发力城市的边缘人群和二三线城市的用户。 另一方面,快手CEO宿华的背景就是搜索和推荐算法方面的大牛,这是他们切入短视频领域很好的一个技术优势。产品要想快速形成优势,技术优势是很难超越的一个点。 另外,个性化推荐能有效地让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快速连接,形成强纽带。有助于产品用户量快速上升。 当然,上面这些点还不足以佐证快手转型短视频领域的原因。我个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创始团队的战略眼光。看到了短视频领域未来的趋势。 2、人和内容之间更好交互的需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