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创新、高价,5G手机前路几何?
当下市场的预期是,5G的完全普及还需要数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4G很有可能会保持自身在移动网络中的主要地位,并且与5G形成互补。GSMA移动智库(GSMA Intelligence)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1月,4G在中国国内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7%,依然起到主导作用。 安永所发布的一份5G发展报告中认为,4G将在未来10年内继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目前4G网络仍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中段,渗透率还未达到最顶峰。5G的早期落地依旧会建立在现存LTE网络的基础上,业内应当继续寻求5G和4G网络的有机结合。” 5G手机的意义 各种因素影响下,5G手机的前景实际并非一片坦途。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此前曾经表态称,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现在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不要急着从5G中淘金。虽然这不是直接针对手机终端发出的评论,但5G手机作为技术落地的先行者,也会遭遇“是否过热”的质疑。 包括价格、网络覆盖度、技术成熟度等,都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阻碍消费者选用5G手机的因素。更可能的情况是,成熟的5G手机在短期内离大众消费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OPPO副总裁沈义人认为,目前的5G更多地只是手机厂商之间“秀肌肉”的途径,但很多具体应用还没有落地的条件;在用户层面,产品之后可能只对一些开发者或者数码爱好者产生价值。 罗奕智则表示,目前行业已做好在2019年初交付首批5G智能手机的准备。但是,各家公司考虑优先级及面临局限不同,因此即将推出的产品可能将无法全面支持独立5G标准的全部要素。 可以预见的是,第一批5G手机的试验色彩更加浓厚。 但5G手机问世的必要性并不仅仅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短期需求。从技术演变的层面来看,率先推出5G手机的厂商,能够在行业真正爆发之前先在市场中占住位置。 “现在就是先放出产品,在具体应用中调试;如果真的等到2020年再推出,那肯定慢了。”一位手机公司人士认为,每一次移动通信网络的更迭,都会带来一次行业的洗牌,如果不做好准备,很容易会被拉下。 在3G时代到来时,手机的发展曾经遭遇过类似的尴尬。按照运营商的设想,3G网络足以为用户提供手机电视、可视电话等功能,但由于带有大屏的智能手机在当时尚未普及,用户的体验并未能得到保障。不少在功能机时代曾经占领过市场前列的手机品牌,也因为无法赶上智能机和移动网络爆发的潮流而被淘汰。 另外,在分析人士看来,尽管首批5G手机不会有太大的出货量,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意义也不算大,但这批产品将会成为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之间的“桥梁”。 在5G普及的过程中,手机等终端产品起到的是直接服务消费者的作用,而运营商则是负责在背后提供网络。这其中,运营商并非单打独斗,在技术的落地上,它们同样需要终端产品的配合。 中国移动此前发布的《5G终端产品白皮书》显示,中国移动将于2019年1月采购100+台测试终端,2019年2月交付。同年3月采购500+台手机类、数据类终端,5月完成交付工作。7月采购1万台以上手机类、数据类终端,9月完成交付。这是一个由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共同配合完成的实验过程。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同样提到,主攻国内市场的厂商,将配合国内运营商对于5G手机的发布节奏,在2019年年中量产5G手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