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立法提速 把握“边界”是关键
李彦宏:以电子病历为例,大多数好的医院都有电子化病历。但是这些病历相互之间没有打通,我在这个医院看病之后,到了另外一个医院还要重新做一遍检查。我觉得确实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制定相应的标准,来推动数据共享。 新京报: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 李彦宏:在共享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我觉得道理上大家都认可,关键还是看执行的过程当中能否有一个好的机制来约束。 百度内部若干年前提过两个词,一个叫“平台化”,一个叫“接口化”。平台化是指,我做一个东西,就争取把它做成一个平台,可以供其他部门的人使用。接口化是指把我的能力开放给你,我告诉你我的平台能干什么,但是我不把背后的数据、源代码给你。这样一来,数据得到了保护,知识产权得到了保护。 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把边界定义清楚,什么人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然后通过一个平台,或者是多个平台来提供这些能力。 新京报:你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李彦宏:我觉得大家对人工智能还是有很多误解,两方面的误解都存在。有一些(对技术发展速度)比较乐观的人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有了意志的话,会不会对人产生控制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担心其实是没必要的,人工智能离这一步其实还非常远,我的判断是永远达不到。 另外一个极端是,人工智能其实现在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够多,市场还处在早期的阶段,所以不够重视,这也挺危险的。人工智能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是在生产端,可以大规模提升生产制造效率。如果一些企业不能及早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在这一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可能被淘汰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人工智能行业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泡沫? 李彦宏:人工智能领域肯定是有泡沫,而且泡沫还不小。任何一个新的趋势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兴趣,一拥而上。无论是投资也好,创业也好,,或者是大的公司研发方向的调整,都会向着这个新的趋势去走,所以一定会产生一些泡沫。只有这样大家都一起上的时候,才能够推动这个产业迅速地走向成熟。 人工智能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剩下的一定是少数公司。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今天大家讲的十个技术里面,可能有九个将来会证明其实没什么价值,但是有一个技术最后慢慢被打磨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大家需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今天很热的一些公司,可能十个里面有九个在五年以后就不存在了。 新京报记者 马婧 ■ 访谈 刘庆峰:立法首先要保障人类安全 人工智能的立法核心一定要以人为本,这是立法的根本;立法应更有针对性 新京报:人工智能时代会对现有法律体系产生哪些新挑战? 刘庆峰:我觉得人工智能立法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在原来法律体系中并没有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人工智能是新物种,它所带来的积极帮助或者潜在风险都是人类没有碰到过的,而法律体系的讨论调研到最终制定存在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法律体系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尽快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社会健康进步的需要,确实存在很大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全新的,其次是人工智能的变化非常快。 新京报:对于人工智能立法,你有哪些建议?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