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是贵了,是不值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iPhone的利润空间高就判断iPhone是奢侈品,为什么?因为iPhone利润虽然高,但边际成本其实不高。将iPhone的成本拆解开来,包括硬件成本(物料成本)、软件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三方费用、其他成。这里面,物料成本不高,我们说过了;软件的初期成本可能很高,但边际成本很低是行业共识;设计成本也是如此,这里面我们也可以将背后技术创新研发成本考虑在内,成本大头也主要是在初期,一旦技术方案成型,进入量产,边际成本就会急速下降;对于消费电子产品来说,成产成本的边际成本也很低;至于三方费用和其他成本,包括每台iPhone的专利费,授权费、还有一些入网费等,这些费用边际成本的递减效应可能没那么高,但并不会成为总成本的大头。 其实说这么多,我们只需要抓住关键一点:iPhone既然能够做到如此大规模量产,它的边际成本就不会高,也不会接近平均成本,否则苹果不会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首先成本的负重就会拖垮苹果。 正因为如此,IT之家小编认为,苹果包括iPhone在内的产品走奢侈品路线其实是个伪命题,它没法真正的走奢侈品路线,强行走奢侈品路线是错误的,事实上苹果从来没有公开宣称做奢侈品,所谓的“奢侈品化”,只是苹果进一步追求高毛利后带给外界的错觉。 苹果对利润的追求确实越来越饥渴。且不提价格日益高涨的iPhone和其他硬件,首先在iOS开发生态里,苹果就要对应用内软件服务抽取高达30%的税收,俗称“苹果税”,过高的抽成占比近年来受到Netflix、Valve等开发商的抱怨;2017年,苹果曾试图将App打赏也纳入30%抽成范畴,尽管最终妥协,但这件事仍让他在当时招来很大争议。而不久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苹果计划推出的新闻订阅服务,遭到美国出版商与多家新闻机构的反对,原因之一是苹果要独占高达50%订阅费抽成,剩下一半由出版商按每则新闻内容的点阅率分账,这件事现在虽然还没最终落定,但仍可从侧面看出苹果对利润的贪求。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但IT之家小编觉得苹果并没有认真思考“最大”的“最”限度在哪里。 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效用理论里有一条,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目的就是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即追求最大效用。而厂商无限制追求高毛利,消费者单位货币获得的效用就会减少,这是导致iPhone“效用”降低、需求弹性快速增高的主要原因。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