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时代,还是BAT说了算吗?
第一个目标是统一工业通信的标准,让各行各业互联互通,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比如此前的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解决人和商品互联互通的问题;第二个目标是使工业中各行各业的控制平台、硬件平台标准化,就像水龙头,标准化之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互换,但如今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些控制设备就无法应用于服装行业,未来不论哪个行业,硬件都是一样的,,靠软件去定义不同的功能;第三个目标是让软件应用的平台标准化,比如当今民用电脑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不同行业进行研发都只要懂C语言或者Java语言就可以了。 李平认为,“这三个目标达成后会为社会节省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提升效率。”这样可以降低整个工业的成本,比如维 护成本、能源成本等。 >> 工业互联网怎么玩儿?抢夺数据是关键 谢亿楠认为,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实现“单体智能”,也就是让工厂中每条流水线上的每个点都是有能力的,在“单体智能”实现后,就要实现“群体智能”,也就是如何让一群机器人保证智能,这就需要一个“大脑”来控制,“比如不同的机器人在地面上移动,如何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人去做的话可能依赖于习惯,但并不是最优选择,而机器可以找到最优选择。”“单体智能”的实现有赖于数据化,“如果上半场的关键词在于‘流量’的话,下半场的关键词是‘数据’。” 他向记者举例说,比如一位产业工人做的事情是把一件物品拿过来、摆正、擦拭、拧一下、再放过去,原来意义上的数据化只是记录其经手了多少件产品,但如今是把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数据化。 他解释道,“就像我们看足球比赛一样,原来可能只关注比分,如今会关注控球率,某位球员的触球次数、抢断次数等,越来越细致。这是第一步,因为机器无法管理不是数据化、结构化的信息。” 在谢亿楠看来,有没有能力把行业数据化、如何用好数据、如何运营数据是需要逐步突破的方向,下半场的第一步就是“抢夺”更多的数据。 如今从工厂中产生的数据多到什么程度?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友明以上海新朋联众举例说,新朋联众是一家中小企业,“对方要求的数采频率是200毫秒,我们可以达到50毫秒采集一次数据,一个月约采集240亿条数据,而这还仅仅是设备运行数据,除此之外还有物流、质量、人员等数据。”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认为,“很多人把工业互联网等同于智能制造的升级,并没有强调在工业互联网把数据变成一个全新的介质,这是一种误判和理解上的不足。” 在他的理解中,数据与人工智能这两个要素进入工业领域,带来了“突变”,“之前我们可能不知道轮胎生产领域配方和参数的变化,也很难用实时性技术从化工企业拿到那么多的数据,再通过算法找到更好的方案。这些技术在3年前没有这么成熟。” 而这就涉及除数据之外的另一个关键词——人工智能。 在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怼”了一次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此前,腾讯完成业务架构调整,全面To B,但李彦宏却认为To B不是新鲜事,在上世纪90年代末讨论电子商务时便有To B的概念,“但当我们想把互联网的理念搬到各个To B的垂直领域时,经常发现使不上劲儿。”他认为真正带来改变的是人工智能。 “前一段时间我第一次参观炼钢厂,进去之前安全帽都带反了,但进去之后发现,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提升效率。”李彦宏说。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