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工业互联网不只是网络:网络是基础,平台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04-01 07:33:08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雷锋网
导读:副标题#e#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工业革命的交汇,催生了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叫法,在美国叫工业物联网,在德国叫工业4.0。在国内,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独树一帜,因而正宗的叫法应该是工业互联网(也是国家工信部选定的名字)。 工业互联网的

标识解析体系包括标识和解析系统,标识是机器和物品的“身份证”;解析系统类似互联网DNS,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上述例子中,通过给轮胎赋予或叠加特定的标识,从而将信息传送到各个系统。通过信息的标识可以实现信息的关联。

李海花告诉雷锋网编辑,这样看似很简单的技术,其实在很多工业企业中并没能应用,没能实现信息的打通,很多企业进货后重新赋码,重新输入新地址,这样实现的工作效率就低多了。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通过给每一个对象赋予标识,可以实现跨地域、跨企业、跨系统信息的共享和查询。这也是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出发点。

目前针对标识解释技术主要分为两类:改良类和变革类。

由于标识解析技术在DNS技术上叠加一套标识服务,然后再往下保存标识ID和与标识相关的映射。现行的OID体系、Ecode体系、GS1体系三大体系都是基于这一方式,而且基础设施上也已经开始做这样的工作。但是其中存在一个问题是,,它是嫁接在DNS上的二级平台,所有的查找都需要经过DNS后才能到达二级平台。

另外一个是变革路径,包括Handle体系、UID体系(日本),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体系。现在国家很看重Handle体系的建设,也是中国在工业互联网上的一个发展机会。

平台体系

平台作为工业智能中枢,尤其关键。通过全面连接设备、软件、人员等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与互联网的对接;基于海量的工业数据分析,形成智能化的生产与运营决策;通过平台数据和功能的对外开放,支持开发者开展工业APP创新;实现各类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重构生产组织模式和制造方式。

企业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基于平台提供开发工具、模型、API接口,很多第三方开发者就可以基于平台进行应用开发,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生态。

基于平台的工厂化也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调动,甚至平台运营商可以以工业企业或生产企业角色对外推广,但是可以没有实体经济,类似现在的耐克,生产采用代工,没有实体工厂。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已经发布,整个体系架构包括三层:边缘层、工业PaaS层和应用层。其中,边缘层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工业PaaS层解决工业数据处理和知识积累沉淀问题,形成开发环境,与之前不同的是会有云化的软件的应用;应用层解决工业实践和创新的问题。这一体系架构类似现在的云平台体系架构,只是对应到了工业体系中。

国际巨头在工业技术、产品、经验和数据等基础上,打造“国际品牌+高端产品+先进平台”的综合优势,以GE的Predix、西门子的Minsphere为引领,全球平台超过150个。

我国由于互联网发展较好,出现很多新的玩法,包括平台+保险、平台+信贷、平台+订单、平台+教育等,平台类产品多达269个。但是综合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有80%平台连接设备协议种类不足20,83%平台提供的分析工具不足20个,68%平台提供的工业机理模型不足20个。我国52%平台第三方开发者数量在100人以下,最多也只有三四千人,而GE的开发者数量已达到5万人。

就国家战略方面来看,国家推动建平台、用平台两方面同步发展。

在建平台方面,通过平台培育,开发满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的解决方案,预计到2020年拥有10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2025年拥有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通过产业联盟等多个主体共建测试验证平台。

在用平台方面,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预计到2025年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培育特定行业、特定场景APP,到2025年培育出百万工业APP。

安全体系

现行工厂中工业互联网采用的安全体系是在厂外与公共互联网相互隔离,厂内采用“两层三级”防御、分层分域隔离。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