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链瓶颈与“中本聪”身份大讨论,这个圆桌对话不简单 | 2019 CHAINSIGHTS
Craig S.Wright:如果有理论上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一个笑话了。现在要考虑到的不是说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如果是网络整体能力,要考虑到的是计算机是否能够进行验证、提供证据。若有强的计算能力,要考虑到是否能够进行非常复杂的计算,有很好的算法的同时非常快速进行验证。 主持人:Aleksandar Kuzmanovic 你在这个问题有什么观点呢? Aleksandar Kuzmanovic:首先我想说我同意Craig S.Wright的观点。从经济性方面看,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大规模使用、成本更低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我是计算机系教授,在这个情境之下我们还要思考不同的切入点,了解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地方,我们要给世界带来什么产品,是否要达成共识,这个是我们现在解决方案的前提。当然我们的立场是说你不需要改变你的区块链任何一个协议和节点,我认为信任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性能的提升和卓越也是更重要。 我们知道在今后肯定会是像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每毫秒可能有更多的交易。未来我们能够推进一些连贯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能够让人们在网络上使用,我觉得这是可行的。 主持人:包括分片、跨链、网络协议这样的计算方式,在你看来是不是会成为未来主导方向之一?你怎么看现在的主流方式? 张元杰:我觉得技术的不同解决方案最终会回归到经济原理里面去。比如刚刚提到的闪电网络,是由很多中际节点构成,这些中计节点构成通道,但它自己会有很大的信用风险。小额交易的时候,在中计结点上有押金,交易金额没有超过押金就可信。但是当金额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可能在组网上进行交易。所以不管是底层还是分层、二级节点交易上,它的技术最终被应用地方应该是取决于经济价值大小,安全性越高,可以说它的交易金额价值就会越大,交易安全性越低,交易金额价值就越小,但是它可能更快捷,更方便,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这应该可以推广到其他的个人技术上。 兰毅:在公链结构上我们反复试验了很多次,最后决定侧链和跨链的多链结构,为什么这样?从应用结构来说,需要用区块链保证它的安全性,还有稳定性,在“不可能三角”中要做权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主链要考虑稳定结构,而不应该考虑过多的性能。 现在要解决共链确认的问题,比如说算力,提供给AI算力节点,它如何证明自己的工作量、服务量、或者是支付交易、任务调动,这些服务可以放到侧链上面,因为AI本身就是分成多个运营中心运营,侧链可以搭建的不那么中心化。这样就形成一个结构,这种结构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服务高速响应的需求。 技术需要透明,国家间区块链竞争需要追求共赢主持人:2019年我们看到在美中两国在经济当中出现了贸易战。你认为区块链将是两个国家进行竞争的下一个环节吗?从去中心化开源对公众开放这方面考量,你认为可能吗? Craig S.Wright:我是在英国生活,现在我在中国,可以说我是一个国际公民,所以我并不关心。区块链技术方面现在我们应该要进行国际合作,只有政客才去关心政治问题。 Aleksandar Kuzmanovic:我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同意Craig S.Wright的观点。技术是需要透明度的,追求共赢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