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抢爆美的股票背后:短板如影随形
作为一家多元布局的家电企业,除了电视,美的其他的家电产品全线覆盖。但是你会发现,空调它干不过格力,冰箱、洗衣机它干不过海尔,厨电它干不过方太、华帝。所以,我们很难能给美的集团一个恰如其分的“标签”,而且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格力相比,美的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被外资买爆的是美的,而不是格力或者国内其他家电企业? 1、平台运营效率高,竞争实力强 近年来美的集团的创新实力和商业影响力,正在从中国向全球不断扩散,而且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化创新企业新格局。 2019《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美的排名第 312位。这是美的连续第4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并且排名也在逐年上升。 商业价值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的背后,正是美的集团面向物联网时代推动精益管理和全价值链卓越运营的结果,当然这也增强了美的竞争力的提升。 美的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C2M模式,赋能渠道变革、库存一盘货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和覆盖全球15个海外生产基地、24个销售运营机构、20个研发中心的信息化系统国际632项目,实现互联网化的高效率运营。 2018年报显示,美的集团自有资金同比增长15%,达783亿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同比增长14%、达到279亿元,而主营业务毛利润达到28.8%,同比增长2.6%。这正得益于美的卓越有效的运营。 同时,也成就了美的全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让美的集团成为中国首家集自主工业知识、软件、硬件于一体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 2、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曾有人把美的比喻成一个每门功课成绩都靠前,但每门功课成绩都不突出的学生。很明显这是在“吐槽”美的没有突出优势。其实不然,美的的突出优势是在软实力方面,即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势。 这也是大多数投资者看好美的的原因之一。 如果将方洪波领导的美的,与董明珠领导的格力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二者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方洪波领导下的美的集团,大多数投资是有逻辑可循的,而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投资决策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什么章法。 如2016年,美的收购库卡是完全基于美的对自己未来向科技集团发展的定位以及基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高,产品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机器取代人力是大势所趋这样的现状而采取的行动。这相比于格力做手机要务实得多。 不仅如此,在领导人层面上,美的也比格力更有优势。就年龄来说,方洪波比董明珠年轻14岁,那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美的不用担心领导人更迭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因为企业高层领导人更替最容易发生的变化,就是企业战略发生断层,从而将企业置于不确定性之中。 此外,良好的制度设计,会对管理层带有个人色彩的决策会形成自动过滤,让错误决策通过的几率很小,企业的风险也就随之降低。因此在美的,你很难想象方洪波决定做电视或手机会被董事会通过。 虽然现阶段方洪波的经营智慧并不是多么“老辣”,也不可与其他巨头科技公司的领导人同日而语,但美的犯大错误的概率远低于格力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转型布局,借鉴华为 近年来,美的集团在研发上向华为学习,研发投入越来越多。而且就美的集团近5年来表现出的成长性而言,的确与华为具有相似性。但如果要说美的已具备华为企业属性,这就显得不符合实际。 2017年以来,华为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网红”科技企业。但华为这个“网红”比一般的网红要硬核得多。而且它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