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To B,不再“锦衣夜行”
蚂蚁金服支付宝商业支付及数字化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提出了一个称为“商业支付2.0”的概念,他认为支付不只是支付,支付宝不止支付,要做出一个“新支付生态”。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通过政策倾斜、技术和资源赋能等方式,以支付为核心帮助商家提升服务能力的模式。 此外,蚂蚁金服支付宝商家成长事业部总经理陈冠华针对“码商”合作伙伴的获客难、成本高、效率低痛点问题,开放流量的同时提供各种经营工具聚合的平台。 事实上,当支付、扫码这样的工具性功能通过To B的方式通过合作伙伴触达更多的商家,并最终面向消费者,也意味着支付宝在把自己的核心功能加速转向“商业基础设施”,它不仅在服务C端,也为B端的成长提供基础设施层面的价值。 例如,在这之前,支付宝已经与中国目前最大的餐饮SaaS厂商二维火进行了深度合作,打造了从排队到领券、从点餐到支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简单说,在进店时,基于蜻蜓IoT设备人脸识别能力,可自动识别并提醒店员跟进个性化服务(菜品、喜好的座位等);在服务阶段,利用蜻蜓设备的特性推出融合自助点餐和刷脸支付功能的IoT设备;在支付阶段,扫脸可付的同时自动完成会员卡打折、积分、卡券核销、抵扣和支付等原本很繁琐的操作事项。 当无处不支付、无处不扫码成为一种常态,灵活运用它们的商家就可以衍生出大量不同获客、体验增强、储客运营策略。 3、B、C双端金融信贷,“买得起”更要“卖得了” 信用消费激发了巨大的消费能量,某种程度上,支付宝既有的花呗等C端产品能够帮助商家打通消费端,To B的价值就可以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所以,当蚂蚁金服消费金融事业群总经理、芝麻信用董事长邵文澜提出通过分期免息、返佣加码等方式把信用消费红利导入商家时,提升销售额、促进会员留存等To B价值就直接呈现出来。 例如,如家酒店与芝麻信用深度合作,在小程序端内上线“信用住”,目前已落地全国4000+门店,对推动酒店获客、用户运营有直接的价值。 而To B服务中的金融元素不止于此,对那些小商家而言,能让消费者“买得起”只是商业闭环的一半,对应地,网商****行长金晓龙提出“让1000万家”小店能贷上款、做“1亿中国小店的数字金融CFO”,等于让商家们面对商业机会能够及时抓住,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因为资金融通问题而搁浅,能够“卖得了”。如此,支付宝也形成了To B浪潮中少有的消费端“买得起”+商家端“卖得了”的金融信贷场景闭环,只有这样,商业活动才能更好、更完整地进行。 这种闭环,一方面来源于支付宝的金融C端能力,另一方面也借助了蚂蚁金服体系下天然服务B端的网商****,在支付宝To B中的金融服务这件事上被打通。 4、阿里经济体能力打通,“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 对很多接受To B服务的合作伙伴而言,除了资源、技能等输入,他们还同时需要承接、消化这些输入的“能力”。 这是一件尴尬但很多To B平台并没有思考的事:东西再好,客户还需要自我全面的体系化成长,最终得把输入的东西落地应用才能实现服务的价值,毕竟,客户成功才是To B服务最终的成功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支付宝上文的To B内容是“扶上马”,那么蚂蚁金服副总裁、支付宝城市出行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杨鹏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烽火计划”及“双子星计划”就有一点“送一程”的色彩,例如烽火计划中提供运营、技术、培训、政策四大要素帮助合作伙伴打通阿里经济体能力,是在帮助合作伙伴在内外部管理运营体系上进行自我提升。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