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超市到家、生鲜小店模式
2)流通端,最早采取摆摊方式,成立协会后,让市民主动找10-20位伙伴成立“供应站”,定期把协会的农产品配送到供应站,随后随会员逐步增多,开始定期宅配服务,并于 2009 年开通网站,供消费者在线上选择套餐配送。 3)消费端,教育消费者,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并组织消费者参观农田、参与相关协会活动,培养信任感,采用上下游签约会员模式,并且协会本身为农户、员工、部分消费者共同出资的企业,进而绑定各方利益,滚动发展。 不断纵深拓展产品,通过成本控制保持价格优势,当前配送服务覆盖日本全境。 商品端,公司从两个角度进行拓展: 一方面,为日常食材全部品类,包括蔬菜水果、谷物杂粮、肉禽奶蛋、水产海鲜、油及调味品等; 另一方面,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 此外,Oisix 也是日本著名生鲜宅配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及附加服务获得收益。 通过以上两家日本知名生鲜宅配企业的分析,不难看出,通过高毛利率产品的打造以及优质的附加服务培养用户信任,是两家企业得以在狭窄赛道上能够存活的关键原因。 日本小型生鲜超市:以永旺Mybasket 为代表,小商圈密集开店,已具备规模 日本的超小型生鲜超市的产生是需求导向,是经济及人口结构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据商业观察家,过去几年,日本超市的消费背景产生了以下几点变化: 1)首都圈的人口变化,体现为人口数下降、但老龄化更严重,预计未来10年老龄化将达60%,购买生鲜类食品的老龄消费者将达到872 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幅50%);同时家庭人口的减少、上班女性和单身人口增加,更是导致了单次采购所需食材的丰富程度下降,大型综合超市进一次大规模购买需求降低。 2)平均家庭支出减少,据商业观察家,日本家庭平均年消费为560.2 万元,与1994-1998 年相比-104 万日元,而且低收入人口在增加,拉低消费; 同时,房租成本等生存成本都在上升,并且自2019 年10月起,日本消费税从8%增至10%,消费者节约意识愈发增强。 这样的人口结构及消费需求变化为小型生鲜超市的产生提供了需求条件:据商业观察家数据,日本生鲜消费明显提升,其中熟食最为明显,当前日本中食市场,便利店的市占率已经达到32.3%(同期餐厅饭店、食品超市市占率分别为28.8%、26.2%)。 以永旺为代表,小商圈密集开店,已具备规模。在此背景下,永旺旗下Mybasket 主打“贴近顾客、价格便宜、环境干净、服务友好”,在距离顾客很近的地方密集开店。 Mybasket店铺集中分布在横滨、川崎,表面上看会自身分流,但实际结果恰恰相反,不仅可以实现营业额增长,还达到了密集开店的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提升物流效率、店铺员工利用率,品牌认知度,并在招聘时起到良性效果;截至2019 年2 月,已拥有825 家店铺,具备规模。 以高复购率和家庭消费占比大商品为主,自有品牌占比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