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兵家必争之地”,谁将是工业互联网第一城?
2018年7月13日,上海更是在全市层面召开了一场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吹响了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并带动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号角。 上海的工业和互联网产业基础得天独厚。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11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个百分点。同时,上海有着丰富浓厚的创业氛围,孕育了拼多多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目前,上海现有工业互联网企业已超130家,其中服务领域占据43家,平台领域占据37家,工业APP领域19家,综合领域18家。另外还有安全、网络领域各有企业分布。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初具形态,产业链不断完整。从上海市工业互联网规划图可以了解到,上海已经形成了以松江区为首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另外在其他区域也形成了四个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分别是嘉定区、宝山区、上海化工区以及临港地区。从人才资源 、金融资源、 政商环境等来看,上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很大,而且上海有着广大的长江三角洲作为腹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程度高,未来在打造跨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有很大前景。而上海从来就是就是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和上海的气质也颇为相近。不过工业互联网十大云平台当中,上海本地企业并没有占据一席,而且工业互联网相对是比较发展比较长的过程,需要细心地打磨,而近年来上海走红的众多互联网企业,包括B站、小红书等等,都是以时尚 、洋气著称,上海在这条赛道上持续坚定走下去? 重庆:深居产业腹地的工业互联网新秀 工业曾一直是重庆发展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时,重庆已跻身中国八大城市之列。1953年,重庆有100多个工业项目得到中央的资金投入,到“一五”期末,重庆的重工业项目云集,初步形成了工业体系。重庆成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军工更是独树一帜。 40年前的“三线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重庆的工业基础。千万名优秀人才远离故土,来到重庆安家落户,艰苦创业,一批大型军工企业在山沟里崛起,重庆成为国家的战略大后方。 上世纪70年代末,嘉陵机器厂在“军转民”改革中率先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制造出中国第一辆国产民用摩托。自此,“重庆造”摩托车承载着中国人“更快速更高效”的梦想,行驶在全国的大街小巷。重庆在国企改革上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到上世纪80年代,重庆已拥有近40家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军工工业与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结合,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为后期的爆发式发展埋下伏笔。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后,重庆工业迎来黄金时期。1978年,重庆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9.6亿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97万亿元;利税总额由1978年的11.9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19亿元。 如今,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工业依然是重庆的重要标签之一。曾在重庆工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汽摩产业继续发展壮大,重庆依然是国家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重庆工业格局发生蜕变,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开辟出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辉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