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侯金林:病毒感染以后会出现“冰山现象”
新冠病毒的传染源除了有症状的病人以外还涉及到无症状感染人群。大家都在关注无症状感染有多大的比例,因为不同的研究或是模型推导取的分母不一样,因此报道的无症状感染比例相差非常大。低的1%-2%,高的有40%-60%。 一般认为病毒感染以后可以在宿主体内局部扩散,局部扩散指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里增殖,比如肠道病毒在咽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呼吸道病毒在上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增殖形成感染。但是大多数经典病毒是体内扩散,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感染,然后形成两次病毒血症。因此,病毒感染以后可以有局部感染,只入侵局部细胞,还可以形成全身感染,经过血液、淋巴液和神经组织扩散以后,引起多器官和多系统的损害。 病毒感染的结果:病毒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维持动态平衡,如果免疫系统占优势,病毒被清除,有可能获得免疫或者没有免疫;如果病毒占优势,产生持续性感染;两者互为优势可以导致慢性感染和复发。显然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新冠病毒是一个急性感染,因为机体免疫占优势,然后病毒很快会被清除掉,所以机体免疫在控制和清除病毒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传染病领域里,无论是病毒还有细菌感染都有不同的转归。有一些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后我们叫它“冰山现象”,因为有少部分病人会引起严重感染致死,大部分病人是轻型或者普通型。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是隐性感染或者亚临床感染,这里我们没有使用无症状感染这个词。还有部分人群,受暴露以后没有感染。病人的分类类型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是病毒和机体免疫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病毒侵入机体数量大且超常复制,那它可以引起重症或者危重症。病毒侵入机体以后大量复制产生免疫反应比较强,可以引起普通型和轻型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可以产生免疫应答但没有产生明显的病理损害,是隐性感染或者亚临床感染。如果病毒侵入机体以后很快被清除掉且无免疫应答,这些是暴露以后没有被感染的。 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例,真正发生流脑形成脑膜炎的人只有1%-2%,还有不到10%的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90%是隐性感染。也有很多其它病毒性感染包含隐性感染,例如常见的乙型肝炎也有隐性感染。以我们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为例,我们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是隐性感染或者亚临床感染。中国武汉封城以后采取这么严格的措施,对于隐性感染的比例还需要做大规模抗体筛查。 病毒感染以后可以有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持续感染里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慢性感染是指病毒可以持续在体内存在,并经常或间歇性向体外排放,表现为无症状,这种长期携带病毒最终会导致重要的靶器官损害,比如乙肝病毒不断的累积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会导致肝癌。 潜伏性感染是指原发感染后,病毒隐伏在体内,间接性引起急性发作,这里有代表性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 慢病毒感染是指经显性或隐形感染后,潜伏期相当长,一旦发病即以亚急性、进行性发展,直至死亡。有的人会把HIV归为慢病毒感染。 影响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 病毒因素: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发生免疫逃逸,病毒潜伏和隐匿。有的病毒会形成免疫耐受,比如乙肝和HIV。 宿主的因素:比如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B细胞不能诱导产生抗体以及免疫耐受都可以形成慢性感染。到现在为止新冠病毒感染是没有慢性感染的证据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