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又回到了共享出行
疫情的爆发限制人员外出及流动,短期内抑制了出行市场的增长,但是长期来看,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偏好,单车、网约车、租车等更有私密性的出行方式,比起公共交通出行更获青睐。而各种限制因素下私家车的增量空间有限,这或许是共享出行重新获得市场注意的重要原因。首汽约车CEO魏东就曾公开表示,疫情后顺风车、拼车有望得到发展。 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二级市场今年尤其火热,叠加A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等因素,2020年堪称IPO大年,这为蛰伏已久的头部共享出行企业提供了极佳的上市窗口期,加速了共享出行的资本化进程。 从行业自身来看,经历过去几年的起伏,在低谷中前行的过程,也让共享出行行业拥有了与上一波浪潮不一样的打法。 一部分玩家选择了对商业模型进行创新,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如以美团、高德为代表的聚合打车平台,其盈利模型更优于传统网约车模式,并吸引了大量二线网约车品牌入驻,汇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滴滴同样在聚合模式上布局,今年九月份滴滴透露,已接入腾讯地图聚合打车业务。 聚合模式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共享出行游戏逻辑的变化,不少观点认为聚合模式将是共享出行的终局。未来市场走向还有待观察,至少从资本喜好来说,聚合模式轻资产、低风险的特点显然更对其胃口。 GoFun也正在尝试着向轻资产模式转型,其表示将以经销商及个人车辆入网的形式,追逐轻量化和平台化的目标。模式上的改变,或许也是GoFun在沉寂已久之后能成功引入B轮融资的原因。 另一方面,共享出行的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变革息息相关。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等概念的逐步落地,技术带来的共享出行经济模型优化可能性,变得更能令人信服。 对于分时租赁,其发展贴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起伏。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度爆发,补贴退坡、国产造车新势力发展迅猛,这为共享汽车市场的重启提供了土壤。此外,充电桩列入新基建等利好消息,也意味着共享汽车未来的经营环境会逐渐向好。 共享单车之战也逐渐转为共享电单车之战,其背后原因之一为,电单车更出色的平均周转率使其能实现更好的单位经济效益,更有独立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另外,赛道还尝试讲出更多新故事,例如今年6月,滴滴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上路,这里隐藏着滴滴未来有希望通过技术提高运营效率、扩大盈利空间——虽然这张蓝图距离目前实在仍有点距离。 更底层的变化在于:历经整合后,行业已经走出代理人战争,变成了巨头正面交锋的角斗场。 出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高频需求,是连接诸多场景的必经环节,在移动互联网趋于消失的背景下,更深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所有巨头的共同诉求,出行必然是无法放弃的赛道。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