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虚拟偶像「氪金」?
《恋与制作人》风靡女性市场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极其玛丽苏的故事设定,为女性玩家打造了一场完美的恋爱幻想。在游戏中,女性玩家能够自由释放情感,感受到男主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体贴,弥补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 对于外界而言,《恋与制作人》打造的是虚拟偶像,对于玩家们来说,李泽言的角色定义就是虚拟男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男神偶像。 00后玩家小阑既是李泽言的「女友粉」又是无限王者团李白的粉丝,谈及玩家们的自身定位,小阑表示「恋与」的玩家并不认可外界对游戏角色的偶像定义,在氪金玩家们看来,李泽言、许墨扮演的是虚拟男友,而她们就是「李夫人」、「许夫人」。 真人偶像与粉丝建立的关系是单向的,而虚拟偶像则能给予双向回应,走下神坛的虚拟偶像给予粉丝们无限的幻想。 同样地,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为代表的男性向虚拟偶像也正在被批量复制。双马尾、永远16岁的青春美少女设定,迎合了万千宅男的审美需求,陪伴式成长与互动进一步加深二者之间的信任度、依赖度、忠诚度。宅男粉丝团的狂热也丝毫不亚于女性群体,生日应援、演唱会门票抢购、周边产品消费样样都未落下。 结语 虚拟偶像经历了国外引进、本土化、细分化阶段,仍在野蛮生长。 市场潜力不可否认,但现存问题同样不容小觑。点燃女性消费热情的《恋与制作人》面临着故事线单一、卡池掉率以及高氪金质疑,多名氪金玩家表示花费上千元仍难以抽到自己想要的羁绊卡,游戏体验大打折扣。 腾讯系虚拟偶像则更像是IP化的动漫人物,在偶像与明星IP之间的定位稍显模糊。爱奇艺推出的《跨次元新星》以及B站的《虚拟人成材计划》也颇受质疑,核心定位不明,内容呈现尴尬,难以「出圈」。 相较于日本成熟的虚拟偶像产业,国内虚拟偶像仍集中在B端品牌授权变现,C端布局投入尚有限。近几年来,国内盛产虚拟偶像,但受限于技术运维成本以及头部IP培育周期,真正能盈利变现的还是少数。 虚拟偶像不该被批量化复制,国内也难有第二个洛天依。如果不考虑长线发展,谁能一直为虚拟偶像氪金?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