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C2020】圆桌论坛:AI定义IDC
原来在数据中心管理中会出报表,不管是运营人员还是各个老总都会看,但是如果想新加一些想法,看一些趋势的时候,往往还要再定制。这些东西其实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完成,在知识图谱构建完毕,大数据构建完毕之后,完全可以按照你的需要环比、同比、趋势对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重点发现,这是我想提到的可以助力的地方。 另外一点是分析,人工智能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数据分析,我们有这么大量的工作,人工智能还在做多一步就是预测性的故障分析。数据中心的故障,进行建模之后,推导在什么情况下设备故障会在这个区间发生,或者什么时候能发生,如果我们能提前巡检、环检、设备替换的话,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当然这要跟产业的各个合作伙伴合作,用真实的数据实践来改变这件事情。 第三点还有及时通知的作用,7×24小时运作,相关工作人员都在各个地方,其实要通知到关键的人员也很重要。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提供7×24小时值班型的电话机器人或者语音机器人,可以在预设场景下建立电话通知、紧急通知,甚至可以进行定期巡检数据采集。除了我们主动的提交数据之外,也可以主动搜索拿回一些数据,避免因为人为疏忽漏填或者忘记上交造成的数据缺失,这样在我们的数据中心管理者身边,给每一位做一个小助手,这样也可以让我们的管理上一个台阶,让团队跨地区的时候,人工智能在通知、协同、数据采集方面,也有它的应用场景,抛砖引玉,就先说这几点,希望我们一起来探讨。 曹峰:感谢孙总,感谢几位,这几个观点场景描绘我们看到很美好,另外很多应用其实也应用到实际的使用中了。但是其实大家畅想了一下目前的好处,我相信实际在部署或者在一些使用机器学习,在数据中心相关业务上肯定有一些问题或者阻碍。胡总也讲到了机器的成本问题,是很大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也请各位专家分享一下,相信这些问题都不是个性化的问题,希望能和技术界、产业界提供很好的参考,针对这些问题解决一些事情。 商彦强:挑战还是很大,因为我个人是网络传输的技术背景,我们比较钟情于在数据中心领域里网络性能。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不管是从端还是到中心,这样大规模,大吞吐量的数据呈现,实际给网络带来的压力非常大。第一是传输,第二是安全,在我们数据中心本身来说,其实从疫情期间我们就上了整个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实际上更多的是防疫期间的使用,但是和我们原有员工的考勤,客户的接待,信息的处理,实际上多半年一直处于联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碰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