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C2020】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中心总经理王肃:新基建时代,数据中心节能创新技术趋势探索
另外一个项目有一次去日本调研的时候,这个项目是位于日本的青森,是日本的最北端。第一个特点是全年温差比较小,代表它的气候比较稳定。第二个特点是冬季降水量非常大,这个项目非常巧妙的把冬季降雪在夏季储存起来,作为自然冷却的能源给数据中心供。从数据分析来看,5月份的PUE可以做到1.92,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值其实非常不好看,PUE1.92。后面还有一个IT负载只有2%,但是在11月的时候IT负载升到8%以后,它的PUE为1.16了,所以这个项目其实给我们的启发是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措施怎么能更好的为数据中心的经济模型做贡献。 最后一个项目是位于美国的哥登市,这个项目是美国的能源局下面一个节能再利用的超算中心,总共大概1000千瓦一兆的IT运算量。这个项目在2018年的时候是获得了美国埃士瑞的最佳节能奖。它也是全年严重缺水的城市,全年降水量大概在360毫米左右,它当时做的时候是用的液冷技术,靠冷却塔把这部分的废热排到室外。14年投入运营以后到16年觉得这部分的水耗太大了,而且当地的水资源也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的正常运行,并且从美国的电价和水价分布,电价很便宜,差不多相当于4.5元人民币一度电,但是水费相当贵,一加仑6.5美元,一立方米大概240多加仑,大概是12多美元一吨的水。它在16年被迫做了一项改造,在中间加了一个虹吸式干冷气,这个项目既用了液冷部分,也用了干冷气部分,一部分降水耗,一部分降电耗。这个项目的BA比较有意思,一套自控系统根据室外的温度,以及服务器的内测温度来调节干冷气和液冷的冷却塔的能耗分配,这个方案是完全从能耗的角度考虑的。还有一部分自控系统把水费、电费的经济指标输入里面,自动调节怎么产生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个项目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我们做数据中心的时候可能会在某一个时段过多的去关注某一项指标,但其实回过头来看,其实所有的指标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下面再说一下数据港,作为国内定制的数据中心的龙头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于互联网头部公司奋战在中国数字化的第一线,我们在一线城市也有一些资源积累,也会做一些新零售的模式。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服务器,服务器本身就有客观的需求,比如送回风温度,服务器内部的环境温度都有客观的需求。通过这四个案例,我觉得数据中心也需要有一定的个性,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缘环境、政策条件、市政调整,我们要打包成一个综合的指标来看待数据中心,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架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