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短视频领域难出第二个“Papi酱”?短视频的2017猜想

发布时间:2017-01-09 04:19:30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虎嗅网
导读:副标题#e# 互联网行业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某领域起来的时候,用户端的正常需求,很容易在一些变形信号机制扭曲下,引发入场者遽然增多、供给侧短时间内产能重复甚至过剩。 短视频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苗头:某平台美食类的账号数量在一年不到时间里

  作为短视频争夺用户碎片化注意力的竞争者,直播行业在2016年整体经历了过于快速的扩张,很可能因为找不到支撑其持续扩张的应用场景而出现退潮。这对于短视频在流量层面上重获增量空间无疑也会是一个利好的因素。

  短视频的2017猜想

  再说说个人对于2017年短视频行业一些判断。

  1 商业化引发洗牌

  2017年,商业化所引发的洗牌会挤掉短视频这个领域的很多泡沫:无法把内容产品滋养成网络节点的流量,会成为无效流量。头部内容凭借自身囤积的流量池,能吃到足够的广告转移红利,许多腰部内容和垂直大号会转向电商等尝试。而很多没能成势、起家就是小型影视制作公司的PGC团队会退回到原有单纯的内容制作方角色给人打工度日。

  而挤不进以上三类“生存者”行业的团队,只能沦为炮灰。

  而对于短视频究竟在商业化哪个逻辑环节发挥作用,在接下来的一年可能也会发生位移:此前很多短视频后面还放图文,是把图文当做视频内容的一种补充;而未来,一些信息点比较艰深(如科技、财经等)、用视频传播可能并无“效率”可言的领域团队,也会出于泛娱乐化效应,开始把视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的引流手段,来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来消费图文。

  2 国有资本继续入场

  这里有个大背景,国有资本对新媒体的投入,只要是方向清楚的赛道,还会至少持续3-5年。

  2016年“梨视频”的横空出世被视为国有资本大举进军短视频领域的典型事例。

  事实上早在大概四年多以前,就有地方国有媒体集团动过以资本手段打造资讯短视频垂直平台的心思,只不过因为当时各方面条件限制,没能最终落到实际层面。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俱全,短视频作为媒介形态的方向又前景清晰,国资的陆续入场自然水到渠成。即使眼下做较大规模的平台已经希望渺茫,但做一个中小型、有地方或者领域特色的短视频平台,或者通过收购几个有知名度的内容生产团队,扮演一个面向大型分发渠道的内容提供商角色,都有不小可能。

  3 传统MCN遭遇考验

  MCN(multi-channel networks)其实对业内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作为短视频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其热度也在2016年伴随着行业的兴起而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但在接下来一年他们有可能会受到更大挑战。

  作为全球最著名短视频MCN的Maker Studios在2016年年中,因为自我造血盈利能力不足而被迫进行了一轮大规模裁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Maker Studios陷入泥泞,但其签约的Pew Die Pie却依旧人气高涨,甚至创下了自身走红程度新高。

  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中介型MCN生意经的前提就是对大平台流量有足够垄断力,基于这一垄断基础的流量订单再分发来推火旗下的内容,本质上很难产生流量增量。

  在国内,由于渠道在过去一年的持续碎片化(所谓的“百号大战”),流量垄断在短期内会变得更困难。当然比起美国同行,国内MCN在电商领域的有益探索会成为他们确保自身在产业链上获得理想位置的利好。

  对中介型MCN带来另一挑战的则是逐步出现的内容型MCN:2016年Papi酱推出的Papitube,就是基于一个大IP,用自身吸附的流量去带动一些子项目。在内容产业天花板有限的情况下,大号做横向扩展,把流量拆分给一些垂直小号的的情况在未来一年可能会更多出现。

  4 全民爆款可能性减少,难有新“Papi酱”

  在一种媒介形式或内容品类的开局阶段,总有个别项目能成为尽可能大范围内的爆款。

  一方面用户的兴趣和注意力更易在新形态的开端被集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关利益方需要树立”标杆式“内容/人物,愿意尽量堆砌资源去培养有潜力的苗子。伴随着入场者数量剧增、竞争成为红海,形成爆款的广泛契合基础瓦解。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