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领域难出第二个“Papi酱”?短视频的2017猜想
所以2017年有兴趣有资源入场的,不妨稍微关注下这几年网综品类的变化。这当然不是让照着品类抄,我也很反对去放大一些爆款所谓的“模式意义”,而是要去探究播放量现象背后是否有社会消费共性心理。 说到底品类并不决定出爆款的概率,内容才是核心。只是当一些有着行业特性的广告商抱着“小额试错”的心态,将广告投入从网综转向品类相似的短视频,无疑对后者的商业化还是有一定的利好。
6 短视频IP多元化 短视频要想做成IP,大体要经过“某平台大号ID--多平台流量节点--全网IP/爆款”的三部曲。而随着产业从蛮荒阶段走向成熟,一大标志就是以人为中心的IP化进程放慢。 陈翔六点半、Papi酱都是非常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IP,这些内容核心是一个出镜的真人,是用户在提及节目时第一时间能反应过来的品牌形象。但由于内容产品的特点,真人形象会给内容产品带来不稳定性(万一人跑了咋办),而且延展性不佳,不容易沉淀价值成为长期品牌。所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短视频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转向选择二次元动漫形象、或者干脆像“一条”那样,以“生活美学”等抽象的概念来作为一个IP发起点。 其次是其他领域类型的IP通过内容衍生的方式进入短视频领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