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前世今生:它为谁而生?
因为支付难的问题,一些游戏厂商通过线下小店售卖“游戏点卡”,包括腾讯在内的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借助电信运营商的付费电话服务进行收费,拉卡拉等厂商甚至设计了可以插在手机上刷银行卡的硬件设备……但显然,这些方案都笨拙了。 iPhone手机出现后,苹果官方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支付功能,用户填写信用卡信息可以完成支付。但由于中国用户过去没有用信用卡在线支付的习惯,苹果官方又没有做适当的引导和推广,而且连接苹果公司在国外的服务器通常是非常慢且不稳定的,体验不够好,所以这种支付方式也没有推广开来。 在微信之前,做得最好的是支付宝。 支付宝做了两个创新,第一个是“余额账户”。支付宝试图通过余额账户,让用户把钱留在线上,这件事并不成功。因为对网络的天然不信任,用户不愿意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直到2014年支付宝找到了“余额宝”这个新的方式,才有所改观。 第二个是“快捷支付”。支付宝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和各个银行达成合作,推出了“快捷支付”。用户发起支付请求后,银行发送短信验证码给用户的手机,用户在支付平台上输入验证码完成授权,银行和支付平台在用户的银行卡上进行扣款。 同时,支付宝把这种支付能力提供给开发者、线上商店们,也就是成为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 但是,由于支付宝的支付体系主要服务于淘宝系统本身,对第三方支付的支持并不是很到位,又因为顾虑安全因素而做了大量牺牲体验和便捷性的设置,而用户的在线支付习惯尚未养成,对支付宝安全性也依然不信任……这种种的原因,让支付宝在这安全和便捷的死循环里走不出来。所以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一直没能发扬光大。 在一个开放的软件或者操作系统中集成一个支付功能,甚至打通线上线下的边界,这件事只有微信做成了。 借助于支付宝对用户线上支付习惯的教育,借鉴支付宝与银行达成的“快捷支付”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微信又在账号安全上和支付便捷体验上做了很多创新,如微信客户端的安全设备保护、微信支付6位密码支付、微信内网页安全保护标识等。 又借助跟支付宝之间掀起打车大战、外卖大战、红包大战、线下便利店补贴大战,微信支付完成银行卡绑卡量的质的飞跃。截止2016年6月,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经达到了4亿。 有了微信支付,中国网民的钱才开始流进手机,才开始有了移动电商的真正繁荣。 甚至可以说,没有微信支付的出现,就没有支付大战,没有红包大战,也没有打车大战,没有外卖大战,没有共享经济和上门服务的遍地开花,没有知识经济和付费阅读,没有“互联网+”浪潮的汹涌澎湃,和中国O2O的繁荣,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出门不需要带钱包的便利生活。 (关于“支付大战”的更多内容,请见我的连载文章《支付大战简史》,还会陆续更新。) 3、CRM系统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也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其价值是负责业务客户的拉新、留存和深度维护,这其中在线客服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无疑是最重要的。
微信公众平台给服务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CRM系统,包括比较简洁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消息推送功能和客服对话管理功能。 消息推送是微信的一大优势。 微信允许服务商定期向用户推送推广消息(毎月最多4次),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给用户发送业务消息通知(在微信平台中称为“模板消息”)。 通常各个服务商做消息推送的办法有:1、App推送,2、短信推送,3、电子邮件推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