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战争下半场:从流量战到内容战
何时能有取代微信的产品?唯一的可能性是行业迎来重大硬件变革的那一天。“腾讯的关系链虽然稳固,但它被颠覆,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不像其他巨头,你可以看到它一步步被颠覆的过程。”一位社交领域从业者称。 职场社交移动应用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财经》记者说,在美国Instagram、WhatsApp、Snapchat等有崛起的机会,其实是因为Facebook犯过一些错误,比如Facebook最开始切入的是分享而没有马上做即时通讯给WhatsApp提供了机会,Facebook对图片的忽视让Instagram活了下来,而Facebook没有及时抓住年轻人的新兴玩法又让Snapchat得以生存。 但在国内,“你所有的想法可能会有一百个人跟你做同样的东西。”林凡感叹。脉脉是中国本土最大的职场社交应用,于2013年10月上线,用户规模超过2500万,日活约300万。其最后一次融资是2014年8月,获得由IDG领投、晨兴创投跟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从社交应用的数量上来看,海外市场呈现梭形结构,头部和尾部应用较少,腰部应用类型丰富且体量较大,腰部产品包括WhatsApp、Snapchat、LinkedIn等9个应用;而中国市场呈现三角形结构,头部有微信、QQ、微博等6款产品,腰部有脉脉、In、Blued、探探等11款,而尾部市场的应用数量占比庞大——约近500个移动应用。长尾现象极其显著。 “在国内互联网创业往往不成功则成仁,小平台在用户留存和商业化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战。创业企业要么在快速长大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大的平台,要么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人付费、用户增长困难或者流失就慢慢死掉,没有中间地带可以走。”曾振宇说。 刘志毅告诉《财经》记者,缺乏科技门槛导致同质化竞争者众多,巨头抄袭不费吹灰之力,大家都是利用人口红利和抢先对手的时间差做大规模,再利用规模压死竞争对手。但是他表示,伴随人口红利消失、巨头格局已定,模式创新走到尽头。社交战争进入下半场。
内容战争 一直把微信视作竞品的陌陌,已经在2016年把视线调转至微博,利用泛娱乐的社交基因构建相应的内容壁垒。而微博认定的最大对手是今日头条。同时,今日头条正在进入社交 “我们一直希望把社交从以人为主到以人输出的内容为主。”陌陌联合创始人、COO王力曾对《财经》记者说。对于陌陌来说,不管是增加用户资料、引导用户发动态,还是之后探索直播、短视频,其本质都是希望做强内容,重启用户数据的增长。 接棒微信“附近的人”,陌陌基于地理位置以荷尔蒙社交建立关系,但其最大的瓶颈在于用户“认识人”的需求低频,关系一旦形成极容易导入微信,一对一的交流不在陌陌上完成。 陌陌用户数据曾一度跌入低谷,2015年二季度月活达峰值7840万人后,连续下滑两个季度,最低跌破7000万至6980万,2016年有所回升但未突破峰值。 事实上,陌陌正通过搭建视频内容生态向娱乐化社交媒体转型。一位陌陌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一直把微信视作竞品的陌陌,已经在2016年把视线调转至微博,利用泛娱乐的社交基因构建相应的内容壁垒。另据一位微博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现在微博认定的最大对手是今日头条。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头条也正在进入社交。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