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调查黑产军团:伪造、骗贷、欺诈、内鬼……
“不过这套玩法已经有些过时了,大概是2016年年初的时候,圈子里很流行这么做,现在早就换了。”他表示,在其所接触过的黑产团体里,基本都保持着每月迭代的玩法,至于现在大家具体怎么操作,他也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一位此前调查过骗贷行业的记者表示,针对不同放款额度的借贷平台,骗贷组织的作假成本也不一样,因此采取做假的方式也不同。对一些小额的现金贷平台,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直接购买一个人的身份信息。 “有的骗贷组织会专门去一些偏远的农村,用一篮子鸡蛋,或者100元的低酬劳,借用大批留守老人的身份证。但这种方法收集来的身份信息集中,容易被识破,而且只能去攻破一些风控门槛低的平台。还有些组织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大量真实的身份信息,花时间和精力把信用记录养起来,比如将其芝麻信用分‘养’到600分以上,再去骗贷。” 《棱镜》调查栏目曾介绍过一种骗贷手法:骗贷组织先去天通苑社区租一个商铺,并把这个商铺装修成一个茶庄,然后从南方某一大省的村庄运一整村的村民过来,号称自己是这个茶庄的老板,再花时间教村民各种话术:茶庄一个月的流水多少?茶叶从哪里进货?卖给谁?毛利多少?如何缴税等等,以便能流利应答风控人员的各种问题。 做好上述这一切准备工作之后,骗贷组织再让这些村民分别去向北京三四十家信贷机构申请贷款,第一家成功之后再去申请第二家,几轮下来能获利数百万元,骗贷组织付给村民部分酬劳之后,再将他们送回老家去,这个茶庄也人去楼空,不复存在。报道中称,“因为有这种集团性的集体欺诈案例,导致现在所有信贷平台都不敢再做这一省份的茶庄贷款。” “风控要保持神秘感” 在黑产军团一步步渗透各家互金平台并日渐猖獗的同时,一场平台方的保卫战也悄悄打响:派出卧底潜入黑产当中,摸清他们的路数并及时布置防御战术。 因风控细则的内容涉及商业机密,三家接受采访的企业只愿以匿名的方式来讲述他们为防御黑产军团进攻所做的部分“战备工作”。一家企业创始人说:“关于和黑产博弈的内容,我们很少对外讲,因为反欺诈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你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你在干什么,保持神秘感非常重要。” 在2016年下半年,行业里曝一则严重的黑产骗贷事件后,A公司研发了一套舆情监测的机器人,潜伏至各大贴吧、论坛、QQ群等各类相关社群中,24小时监控聊天信息,只要提及A公司或旗下信贷产品的名字,机器人都将发出预警信号。 “有的人会假装是客户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我的贷款申请没有通过,具体是什么原因没有通过呢?”A公司负责人称,“我们一调查发现就是黑产,想通过客服的口套出我们的风控规则。” 长年跟黑产军团过招,这位负责人总结了几条黑产行为特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并发性,有的往往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贷款申请量异常增长;有的是来自某个地区的贷款申请突然增长;有的是来自某个第三方流量的渠道突然异常……这些特征一旦出现,就会特别警惕了。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说明这次来的对手段位也不高。” B公司的一位风控负责人介绍道,他将黑产军团的作案手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三方欺诈(诈骗者冒用另一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诈骗),另一种就是实实在在的信用风险(真实主体的骗贷行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