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网络消费欺诈专题报告
钓鱼网站——不法分子仿照大型正规电商平台搭建假冒网站,页面高度一致,甚至交易过程也悉数照搬,消费者访问下单后很容易被盗取隐私信息、货款被私吞。安全联盟提醒消费者一定要看清楚网站的域名,差一个字母也是差之天远。同时,涉及到银行交易的界面时,要仔细的看一下网址前缀HTTP后面是否有字母“S”,这是保障加密的关键点。 假货伪劣商品——假货、山寨品是自电商兴起就存在的顽疾,平台打压之下也无法根除,化妆品等快消商品更是假货的重灾区。安全联盟建议,消费者网购时应当货比三家,不要一味相信低价和评论,尽量选择靠谱的官方卖家购物,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品牌授权,同时保留商品截图和交易记录方便维权时提供证据。3 15 前后,关于打假的呼声愈发高涨,人大代表也在两会提案讨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3 月 7 日在微博发文称,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制假售假案值 5 万元以下没有刑事责任, 5 万元以上的顶多判 7 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却无人真打。若能改变入刑标准,治理假货的结果肯定会大有改观:社会会形成共识,司法机关有法可依,政府部门杜绝权力寻租;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的决心和真正的行动,代表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2. O2O交易 社交网络和共享经济愈加发达,网购的模式已不局限于电商平台,微商、微博团购、海外代购、同城交易、二手交易等基于社交平台的O2O交易模式也越来越火爆。但由于经营门槛过低、缺乏平台监管,商品质量和卖家素质都良莠不齐。主要涉及虚假宣传、骗货款/运费、传销、假冒伪劣商品、免费领奖等类型。 许多不法微商徒有精美的宣传照片,实物和真品相差巨大;更有许多“三无”商品充斥其中,质量严重不过关;不法海外代购在消费者付款后以货物被海关扣下,需缴纳关税为由骗取货款和税费;部分不法微商在朋友圈疯转分享集赞活动,要求消费者转发活动信息,就可以获得价值不菲的大奖,快递送来邮费到付的奖品,却是充数不值钱的烂货,对方以此达到吸粉和骗运费的目的。个人卖家通过辐射自己的社交圈做生意,被坑的多是好友、同学等熟人,由于没有三方平台做担保,售后也是一大难题,许多消费者发现被骗后找商家理论,却被拉黑,报案又举证艰难,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受到极大损害。 而另一类商家,专门以发展代理为目的,无下限进行刷屏洗脑,通过拉人头、分层级提成的方式进行传销活动,严重荼毒社交平台。 2016 年中旬,微信平台发布公告称全面整顿二级以上的多级分销,将建立良好的微信生态圈。 同城交易、二手交易涉及的欺诈则是利用各种同城论坛、圈子发布新潮短缺的二手商品信息,诱导潮人们购买,并且以包邮等为借口取消网络交易订单,让买家选择“即时到账”支付。买家购买心切,没有关注到付款方式或者过分信任卖家,直接给卖家支付宝账号转账,直到商品迟迟未到货才会发现被骗。 3.虚假信用 由于网购的远程性,商品和信息的销量、评价、描述、推荐等信用体系是主导消费者选择及购买的重要依据,因此,一条虚假信用的灰色产业链就此诞生。其中最泛滥的当属刷单炒信,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真实顾客购买。 2016 年 10 月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 58 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速运 8 家企业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将严厉打击刷单行为,并共享“炒信”黑名单。 2017 年 2 月,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阿里巴巴诉“傻推网”索赔 216 万案件开庭审理,打击黑产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在刷单、炒信背后,是黑物流、非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等众多互联网黑灰产业,其危害的是整个互联网和社会诚信。此外,商品好评返现、站外刷评论、恶意导流等行为也和刷单一样,干扰着消费者的知情权。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