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共享单车路权分配难题 大城市走向“慢行时代”?
瞄准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得益于各路资本的杀入,共享单车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类共享单车,鱼贯而入各大街小巷,而其中当属摩拜与ofo发展势头最为迅猛。那么作为共享单车市场一南一北的割据,在这场无硝烟的用户抢夺之战,谁将最后胜出呢? 在等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的同时,不妨和泰一数据先来探探秘~~ 橙黄之战谁主沉浮? 共享单车从兴起到发展至今,最多的时候有超20余家企业淘金。在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牌后,ofo与摩拜凭借各自背后雄厚资本的不断注入、独具优势的运作方式、起步领先等原因脱颖而出并成为共享单车南北割据市场的领头羊。 摩拜单车兴起于车水马龙的上海,ofo孕育于书卷清香的北大校园。两位创始人不止性别不同,背景也是大相径庭。摩拜单车胡炜玮有着十余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不是技术出身,是“文艺女青年”的定性,以坚持不懈的创新理念催发了摩拜的诞生。而ofo创始人戴威则是从热爱中长途单车骑行开始转向解决用户的短途出行痛点,首创无桩共享单车模式,从而促成ofo在校园的孕育。 ofo与摩拜虽然都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但两者最初的用户定位是不同的。ofo诞生于北大校园,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出行的便利性, 因而ofo初期的车型简洁、轻便,性价比高。依托于庞大的学生用户群体,ofo迅速打响知名度,进入高速发展期。摩拜一开始就进入社会市场投放,因而对社会群体的消费特征有更高的把握度,领先使用智能锁和GPS定位光板,虽然单车制造成本更高,但是维护及运营成本低于ofo。 得用户者得天下,谁将笑到最后且看广大用户的选择!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