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一夜爆红的《国家宝藏》,会带领文化类综艺走出同质化怪圈吗?

发布时间:2017-12-11 13:19:46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导语:自从年初《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走红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登上了电视荧屏。《国家宝藏》的意外走红,给文化类综艺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继《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央视推出的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

以往说起博物馆,或者说起文物,总会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但《国家宝藏》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让这些国宝真正“活”了起来。正如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所说,要让观众意识到,文物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关联,这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3、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符合年轻人审美

以往的文化类节目,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就文化谈文化”的套路中。观众在节目中看到专家滔滔不绝地讲述专业知识,却很难引发自己的共鸣。这类文化节目把观众的感受隔离在外,最终只能让节目变成了一种“自娱自乐”。

《国家宝藏》并没有重复这种套路,而是将“高大上”和“接地气”融合了起来。专业性方面,节目组除了邀请了9大博物馆的馆长,还找了一些文博界的大V参与创作。同时还请北大考古系的老师和博士生们作为长期顾问,共同把关节目内容。节目完成后,节目组会将制作完成的节目送到相关博物馆(院),由博物馆(院)组织专家集体看片把关内容。在第一期节目精剪完成后,故宫博物院就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关内容,以免出现史料硬伤。

尽管题材严肃、把关严格,《国家宝藏》并没有沦为无聊的“说教片”,而是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努力贴近年轻人审美。尤其是首期节目的第二个小剧场,故事内容和演绎形式轻松好笑,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一夜爆红的《国家宝藏》,会带领文化类综艺走出同质化怪圈吗?

在这个小剧场中,王**饰演“傲娇”的乾隆,执意烧制“瓷母”各种釉彩大瓶。这是乾隆时期制造的一件集前代之大成的瓷器,集齐了17种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和题材,因而外表看来有些浮夸。

乾隆的这种“农家乐式”的审美,气得王羲之和黄公望穿越过来diss他,就连雍正也忍不住吐槽儿子的审美,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官方吐槽,最为致命”。而乾隆依然是“谜之自信”,坚持要制作这个瓷器。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自发制作了乾隆表情包,为这档节目吸引了不少新观众。

4、震撼的舞台效果,抓住观众的眼球

虽然《国家宝藏》并没有让国宝真正走上舞台,但节目组用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化解了这一难题。据报道,《国家宝藏》节目组将所有舞台主视觉都设置在一块堪比IMAX银幕的巨型LED环幕上,再辅以灯光投影等,这种舞台效果在以前的国宝类节目十分少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