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的意义:巨头的线下必争,和收银台前的更多想象
通常来说,硬件产品的迭代周期为六到九个月。这一次,支付宝与合作伙伴一起,在产品侧融入了几百项技术创新和专利,并且仅用时4个月便完成了设计、研发、调试和最终量产。支付宝IoT事业部总经理钟繇坦言,支付宝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在过去五年的技术耕耘中,让刷脸支付时代再彻底些。 早年间,刷脸支付曾是神秘技术的黑科技代表。它是支付方式的创新,亦是产业变革的开端。支付方式的每次创新都是商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从上世纪50年代,信用卡在美国诞生,再到后来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悄然盛行,两者普及速率之快,使得商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淘宝网是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创业的典范。在2004年上线之初,买卖双方缺乏信任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如果买家始终不相信卖家可以把钱打给他,那么电商就没办法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淘宝搞出了「担保交易」这种创新模式,以「担保中间人」的身份解决了双方线上交易的疑虑,成为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十余年来生意盎然的早期助推器。 2010年,PC时代让位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逐步取代功能机,用户的线上消费逐渐从电脑浏览器迁移至手机客户端。为了解决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率和支付体验的问题,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让网上交易的网银开户门槛大大降低,支付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快捷支付的普及,支付宝遂相继推出了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除了刷脸支付,还有企业尝试掌纹支付技术的落地。虽然支付方式的创新花样繁多,但钟繇认为其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切入点: 一是资金流的变化。例如担保交易和及时到账,是资金流变化和交易发生的融合问题,其帮助消费者降低支付过程当中的交易门槛,让商家能够更专注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支付媒介的变化。货币是最传统的支付媒介,当货币变成电子流的时候,需要以银行卡代表个人账户的支付媒介完成支付。正如手机移动支付对之前的专业媒介进行更迭,支付创新的过程实则是「持续脱媒」的过程。 未来,媒介在支付环节的属性会越来越弱,那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如何证明银行账户资产的个人所有权,显然,人脸是最好的媒介。钟繇表示,「持续脱媒」的支付创新指向了刷脸支付,这是支付宝五年来布局刷脸支付的主要原因。 不过,钟繇不太愿频繁地提及刷脸支付:「如果把商业场景的人脸识别,把线下的人脸识别与刷脸支付划等号,会大大低估人脸识别在商业层面产生的价值。」 他补充说,支付只是在商业过程中,单笔交易完成的成功节点,而商业活动发生于诸多场景中,「商家若要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就要更深入地了解消费人群,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店铺的经营创造了更多可能。钟繇认为:「人脸识别的出现能够让过去邻家店铺的消费体验和眼下大规模、集约化、连锁化经营的商业形态完美融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