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中国零售,Costco面前的三道坎
也就是说,在国内零售市场,类比盒马鲜生、京东7Fresh、永辉超级物种等为代表的创新零售企业能够近距离覆盖居民聚集区,方便消费者到店消费。同时各大零售电商的吆喝也能即时满足消费者突如其来的购物欲望和需求。而这的确是Costco入华需要面临的一道坎。 说到电商,实际上Costco早有准备。2014年10月14日,Costco开设天猫海外官方旗舰店,从食品和保健品等品类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据了解,在2016年4月8日跨境新政实行之前,Costco旗舰店走保税模式,货品先运到六个跨境试点的中国城市,存放在保税仓库中,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保税仓发货。 时隔近5年之久,Costco天猫旗舰店粉丝关注数为21.8万人次;再细看其商品销量,最多也就700不到,少则个位数。对于综合品类电商而言,这些数字怕是的确不高。 那么就有人会说了,Costco入华试行“前置仓”或“云仓”的模式也未尝不可。 为了满足消费者高频的消费需求,以及提高效率从而增加坪效,现在中国零售赛场内最常见的打法就是增设前置仓。零售商通过在人口密集度高的社区、写字楼附近建立小型仓储门店,辐射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从接单、分拣、打包到出库全在前置仓内完成,既提高了订单响应速度,也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消费者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就能收到商品。 且不说国内本土玩家竞争激烈,以及先入为主的消费习惯和日渐养成的消费忠诚度,来自Costco“老乡”--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的“威胁”也不可小觑。事实上,相比Costco的深思熟虑,山姆早已是捷足先登,在1996年就已入驻中国大陆。截至2019年1月,山姆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设了24家门店。 但不可否认的是,早期时候山姆在中国的步伐一直很缓慢。在1996年至2005年的这十年里,在中国也就开了三家门店,分别位于北京、深圳和福州。并且直到2010年底和2011年5月,山姆才先后于深圳和北京推出网购服务。 到了2017年至2018年间,国内生鲜电商正如火如荼,争用户、抢位置是头等大事。为积极经营中国本土市场,2018年1月,山姆选择跟京东到家一起试行“云仓”的新模式,在城市中心区域铺设了前置仓,为其会员提供1小时到家服务。 巨头争相布局,赛道早已人满为患。这个时候才上来的Costco如何跑赢那些超前的玩家,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毕竟消费者手上可选的有太多。 最重要的是,付费会员制能否跑得通? 追其根本,Costco入华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其在美国引以为傲的“收费会员制”。换句话说,摆在中国消费者眼前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办这张卡?我能赚得回这几百块吗?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