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到来后 无人驾驶落地还会远吗?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驾驶企业融资组成情况中,出行服务融资金额达到144.23亿美元,整车制造企业融资金额达到34.22亿美元,专攻单点技术方案、整体解决方案、传感器及技术硬件的企业融资金额分别为4.94、2.52、1.39亿美元。 好景不长。2018年下半年,咨询公司Gartner关于自动驾驶发展曲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行业现状,自动驾驶将走向下行低谷期。进入2019年之后,这种预期开始被兑现,融资事件和金额远不及过去两年。 投资人杨歌对《深网》指出,自动驾驶是一个短期内很难实现的事情,许多人认为这个事情很简单,觉得智能驾驶这个车改一改就可以自己开了,但实际上,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对于特异性的分析,场景化的问题,安全性的问题,最后出现交通事故的问题,如何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这个行业发展是非常慢的。 张德兆则从更微观的层面向《深网》解释了无人驾驶落地的障碍,一是技术层面,目前还很难覆盖百分之百的路况;二是高额成本。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地图技术以及计算机等诸多前沿科技的综合技术。5G与无人驾驶技术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软硬件一体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从最初推出到真正技术成熟,中间会经历一段漫长时间。 从产品硬件层面来看,目前5G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终端,边长在30公分左右,而最终呈现的形态可能是像录音笔一样的大小——硬件需要迭代的过程,稳定性也会通过不断调试得以保证。 另外,张德兆指出,目前来看5G与无人驾驶结合的实测场地基本是在5G完全覆盖区域内,如果偏离这个区域就会出现问题。 这就对5G覆盖范围、和智能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做出了要求。 我们知道,无人驾驶需要车路协同,但目前基建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暂时还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 随着5G的落地,无人驾驶的成本有望缩小。 无人驾驶到底有多烧钱?以Uber为例,据招股书披露,其无人车部门仅2018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4.75亿美元,为此,Uber不得不弃车保帅将无人驾驶部门分拆了出去。如若5G全面铺开,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两个难题。 无人驾驶虽然发展了多年,但至今还没有量产车出来,多数还是对原有的车辆进行改装。 《深网》了解到,在业界改装这样一辆无人驾驶车辆的成本在数十万元,而这还仅仅是硬件成本,远高于这辆车本身的价格。 张德兆预计,在5G时代,一个5G模块,加上一些简单的应急用传感器,就能把成本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以下。“大家已经把量产提上日程,如果真的某一天量产车为主,那就是前装的了,就不是改装的了。” 商业化落地之前,先具备造血能力 2017年5月成立的深圳企业Roadstar.ai,曾是中国无人驾驶领域梯队前排的成员之一,创世团队来自百度硅谷无人车团队,成立一年便拿到1.28亿美元的A轮融资。 据报道,这是无人驾驶领域中单轮融资的新高点,打破此前同样具有百度基因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Pony.ai创下的1.12亿美元A轮融资纪录。 好景不长。今年初,一则称Roadstar.ai首席科学家创始人之一的周光伟因违反公司而被免职的公告,将背后可能因长时间积累的创始团队不和暴露出来,公告还称其在工作中私自藏匿代码和图纸以及数据造假,围绕知识产权的争夺和内讧成为压倒这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将实现自产1500台无人车的计划变成泡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无人驾驶寄予厚望,但实际上行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公司倒闭、融资难,是藏在美好光环下的黑暗之地。 另外在全球围绕无人驾驶的竞赛中,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在追赶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