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到来后 无人驾驶落地还会远吗?
今年3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8年度工作报告》发布,获得临时测试牌照的百度、蔚来、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戴姆勒、腾讯、滴滴旅行、奥迪8家企业的56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安全行驶超过15.36万公里。其中,百度以45辆自动驾驶车辆规模、约14万公里安全测试无事故成绩、多道路场景覆盖的技术实力排在首位。 在这之前,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的《2018年度路测数据报告》显示,在提交报告的48家企业中,行业领头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则达到了127万英里的里程数。而5G无疑将加速中国无人驾驶的进程。 明星创业公司Roadstar.ai只是无人驾驶领域的小小缩影,资本市场的过于乐观和大量资金涌入,催生着无人驾驶行业快速发展,紧随其后的是一批初创企业走向下坡。在经历过行业周期性波动和心态回落后,无人驾驶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以更为稳定的状态保持正向发展趋势。 处于行业中的张德兆深有感触,他清楚在融资之外,逐渐具备自身的造血能力也格外重要。 “没有任何自己的收入,也没有明确的商业化落地场景,很难再去融资。”今年上半年,智行者已经造出了数百台环卫用的“蜗小白”,今年预计销量将超过1000台,并投放到了人工成本居高的欧洲,率先在瑞典落地运营,与法国、德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签约投放。 另一家无人驾驶公司驭势科技,出于成本考虑,则从最初做整套人驾驶方案和原型车的出发点,转变为与主机厂合作这样更加实际的赛道。 在物流领域的无人卡车也是图森科技、驭势科技等初创公司落地的重要方向。 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无人驾驶行业,任何一分钱的使用都格外珍贵。 张德兆对《深网》表示,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出行服务。它应该是一个生活服务工具,服务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开发垂直应用场景。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无人驾驶公司目前都还没到盈利阶段,前期投入又巨大,在投资者支撑的同时,创造收入也格外重要。先通过某种产品实现收入,用以支撑技术的连续研发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无论如何,无人驾驶赛道注定是艰苦的马拉松长跑,而绝对不是百米冲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