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红美妆如何做到估值10亿美元
Weiss开线下店的逻辑则很简单:打造一个可以和用户加强沟通交流的场所。说白了,目的是互动,并非直接卖货。Weiss曾说,化妆品电商的危害之一,就是“因为消费者没有亲自闻到或者尝试过它,所以他们很大可能就不会买它”。 不过,和其他美妆品牌在百货大厦一层和丝芙兰专柜挤破头的情况不一样,Weiss选择的是开出自己的品牌专卖店。2016年,Glossier在纽约开了上述第一家旗舰店,两年后在洛杉矶推出了第二家。 品牌旗舰店能提供的体验服务和专柜的功能自然不同。Weiss表示会考虑继续在其他城市开设旗舰店,但却没有计划做大批量的存货。 2017年,Glossier的旗舰店的坪效(每平方英尺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苹果商店的平均水平,转化率高达65%。现在,要进纽约的Glossier旗舰店,得先排队。 仅从这一点来说,大概也是如今国内正步履蹒跚的新零售门店门所望之不得的。 “第二阶段”靠什么? 大部分的风口,趁着起风谁进来都能分一杯羹,但成熟的市场并非如此,它们往往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悖论:市场再火爆,火起来和留下的永远只有一小部分。这一点放在美妆身上尤其合适。 “Forbes”作者Richard Kestenbaum曾经总结过一个方法论,这“小部分品牌”往往都会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品牌本身是年轻的自主品牌;第二,消费群体主要是女性,并且她们享受使用新品牌和寻找新品牌的过程。 这为Glossier的走红找到了一个理由:年轻消费者们开始放弃传统的美妆大牌及绚丽的彩妆,反而倾情小而美的新生代品牌,并且信奉返璞归真,接受手工制作的天然产品。 这也符合美妆市场如今的趋势。Richard Kestenbaum还通过采访一些行业人士,总结出了增长最快的年轻品牌的四个主要趋势:即时修复;自然、天衣无缝的化妆效果;天然产品;定制化和个性化。 而就着这些垂直、小众的美妆趋势,整个行业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 无比笨重的大集团们一如雅诗兰黛和欧莱雅等,已经盯上了正在四散崛起的新兴品牌。雅诗兰黛在近两年就投资了Deciem(加拿大小众护肤品牌The Ordinary母公司),收购了Too Faced和Becca(小众美妆品牌)。今年5月,欧莱雅还收购了韩国美容品牌Nanda和Pulp Riot Hair Color。 对大块头们来说,他们希望这些“十亿”量级的美妆独角兽们成为一颗颗幼小的种子,或许有天会在不断改变的业态中帮助自己发挥出不小的威力。 斗转星移的大环境中,Glossier也被裹挟着走向了“第二阶段”。不过,在Weiss看来,Glossier的下个阶段,还是要由“社交电商”来定义。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