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智能音箱走过青春期

发布时间:2019-08-21 14:24:14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副标题#e# 导语:从 2017 年开始,在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的观察家眼中,几乎每一年都是以「爆发元年」的期寄开场,再以「即将真正到来」收尾。在这种起起伏伏的半推半就之中,我们经历了短暂的「百箱大战」,继而一个披沙拣金的新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从

另一家典型的代表是出门问问。公司在进入智能音箱领域之前,一直专注智能手表,而「智能可穿戴之于语音交互,肯定不是最好的落地场景」,出门问问 AI 音频事业部总经理吴玉锦说道。基于车载后视镜——问问魔镜的成功,出门问问开始了家居场景的探索。2016 年,出门问问第一代智能音箱 Tic Home 立项。

吴玉锦坦言,最初接手音箱项目时,内心其实写满了问号:「毕竟行业整体的语音技术远未成熟,缺乏『support domain』,很多领域的问题,智能语音助手没法作答。」考虑到这一因素的掣肘,出门问问的首款智能音箱 Tic Home 向做工和音质侧重,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精力和物料成本。

在不断开辟新赛道的背后,出门问问寻找「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目标没有改变 | 极客公园

「第一代音箱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淘宝众筹平台上的众筹金额突破 400 万」,不幸的是,Tic Home 发售不久,巨头便纷至沓来。

出门问问做智能音箱的初衷,是希望构建「家庭、路途、可穿戴」的产品金三角,覆盖语音交互的所有领域。但在整个 2017 年,出门问问经历了智能音箱从百团大战到巨头割据的剧变,「没有人胆敢跟巨头产生正面冲突,况且价格补贴不是创业公司能够承担的。」团队后来尝试走垂直细分领域,做了很多调研后发现,儿童是智能音箱天然的用户族群,后来便有了第二代智能音箱——面向儿童的「TicKasa Fox」。

如今,出门问问的音箱业务已经转向 To B 市场,并找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在机会。来自电信运营商和酒店品牌的订单占绝大多数,他们对智能音箱打开 IoT 的潜在机遇同样看重。

能够认清形势并抓住 To B 市场,创业公司可以过得「相当滋润」。毕竟,「BAT 不会为某一个行业或企业从头到尾的专门定制,他们看不上那个量,而轻量型的企业能做好智能音箱的所剩无几。有能力做的(企业),还要看它有没有端到端的能力,是不是还得整合进别家的技术才能完成交付」,吴玉锦告诉极客公园,经历了 C 端市场全链路的打通和尝试,出门问问已经具备 to B 能力输出的要求。

巨头的生态博弈

在 2017 年的盛夏,小米 AI 音箱以 299 元的售价贯彻了小米「不靠硬件赚钱」的一贯作风。采访中,唐沐丝毫不避讳这一话题,首度承认小米是智能音箱价格战的「发起者」。

唐沐带领的 IoT 部门负责路由器和智能音箱两条业务线,被戏谑为集团「最不赚钱的部门」,没有之一。他背负的 kpi 不以盈利为目的,雷军对他的要求是,「广开销路,以量取胜」。

「虽然可以不赚钱,但是绝对不能亏钱。」在价格战时局最激烈的时候,有一次销售曾主动降价,把售价 169 元的小爱 mini 音箱向 99 元的天猫精灵逼平,幸亏唐沐及时发现并紧急叫停,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但那一次的失误,让唐沐背负了 2 万台左右的亏损。虽然只是区区 140 万,但对于近乎零利润而言的小爱音箱来说,回血时间相当漫长。

尽管阿里、百度和小米布局智能音响的想法和切入点不尽相同,但巨头誓死捍卫智能音箱战场的本源殊途同归,唐沐指出:「比如 BAT 当年抓互联网入口,虽然各有各的切入点,但是他们只要抓到了这个入口,牢牢吸附在这些入口之上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展全领域的应用,然后构建闭环。」

2019 年 1 月,小米启动了「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小米 2018 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超 3888 万,小米 IoT 平台已链接的 IoT 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约 1.51 亿,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 AIoT 生态圈。

雷军表示,2018 年是小米 AIoT「崭露头角的一年」,AIoT 已被公认为下一个核心机遇,是新时代的超级互联网。

来自小米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 2019 年 3 月 31 日,小爱音箱累计销量突破了 1000 万大关。相比于动辄拿出巨额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友商而言,小米始终都在赛道上奔跑。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