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跑马圈地” 传统出租车路在何方?
有长期乘坐网约车的用户向记者表示:“上下班和赶飞机的时候,感觉用网约车打车更方便一些,至少能保证有车坐。有一次我赶飞机,没有用打车软件,想打出租车,结果等了20分钟才打上,这么看来,还是用软件打车更靠谱。” “单一模式下,线下运营这一落后的技术导致出租汽车行业日益落后于信息时代。”郑小平认为,“互联网+出行”对出租车行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达到信息共享,是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大方向。 郑小平向记者谈道:“截至2018年底,全国出租汽车保有量为138.89万台,同比下降3.8%,日服务5800万次,空驶率在45%左右。与此相反,打车软件及互联网专车使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打车App账户规模达到4.72亿个,打车软件覆盖了400多个城市。” 事实上,除了滴滴外,在国内各地区不断有新的打车软件平台推出,而大幅度的折扣也确实吸引了大量的乘客使用。 据网约车用户李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有段时间,有新的网约车平台推出,折扣力度很大,从家到单位只用4元就可以,那时候,我天天用网约车软件打车。” 那么,在众多新的网约车平台进入市场后,传统出租车又该如何做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交通管理处处长孟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利用网上约车、电子支付、在线服务评价、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加快出租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合作应用。探索推动新型的司机与企业分配相关利益的形式,提高传统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各地组织引导出租车经营者通过共同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或者与现有的电商平台技术合作等方式,整合区域内的出租车运力信息、资源,促进出租车运输和营运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经过各方面的探讨后,业界普遍认为,传统出租车可以仿效网约车的联网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评价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与网约车共存。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位网约车用户发现,有部分用户使用网约车是因为“价格便宜”;但也有用户向记者反映,“我比较喜欢打专车,主要是因为它比较干净,而且服务好,还有矿泉水免费供应,而有的出租车感觉比较脏。” 针对上述用户的不同要求,西安市开始对出租车进行整改。 据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王健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18年以来,西安市启动了出租汽车车型升级换代工作,决定将原有的双燃料出租车全部升级为全新的甲醇燃料汽车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出租车市场供给,提高市民的乘车体验。” 王健表示,更换后的出租车全部安装了智能终端设备,配备四路高清摄像头,同时,还与嘀嗒出行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出租车智慧码,整合了车辆、驾驶员、银行账户、移动支付、计价器、实时定位等多维数据,乘客一次扫码即可实现费用预估,形成实时查询分享、服务评价与投诉、聚合支付、使用多种出行工具等功能,尤其是线上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得优秀驾驶员可获得嘀嗒平台优先派单和服务奖励,并作为行业内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行业发展的驾驶员服务水平无法与收入挂钩的问题。 宋中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将在西安、沈阳等出租汽车转型升级先行先试城市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出租汽车行业推广“三化工程”,即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