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大换血背后:趣头条进入非常时刻
从公开资料来看,第二、三季度,趣头条在体育、健康、娱乐等内容板块大举投入。其中,3月份,趣头条与世界级综合格斗赛事UFC宣布达成2年短视频合作;7月份,与体育娱乐品牌WWE达成合作协议。UFC与WWE都会在趣头条开通官方号,每月发布官方短视频和赛事相关的资讯内容。 电视节目方面, 5月份,趣头条与北京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康、娱乐及优质电视剧三大内容资源上合作。之后7月份,趣头条独家冠名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第四季;并与北京卫视《养生堂》合作,包括推出养生健康IP内容《养生趣课堂》等;同月,还与江苏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冠名《新相亲大会》。 期间,趣头条联合创始人兼COO陈思晖在演讲中提到,趣头条对于以3-6线市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据悉,趣头条三五线城市用户占比超7成,女性用户占比高达到6成,24岁-40岁用户占比5成。根据专业统计数据显示,与一二线网民相比,新兴市场用户对情感、健康类内容需求更高,这也正是趣头条跟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牵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趣头条在内容投入上基本属于“散”打的玩法,试图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吸引更多不同圈层的用户,同时对下沉市场深度挖掘。不过,体育、健康、娱乐均有涉及,但看不到系统性,这样的方式或许投入大于收效,体现在财报数据上,也就是并未出现明显的用户增长。 此外,趣头条在内容的算法推荐技术上的投入也越来越高。其2019年Q2财报显示,研究与开发费用是2.2亿元。同比增加412.1%,远高于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43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算法推荐是今日头条核心技术,也是其起家的关键。 伴随着高昂的内容、营销成本,以及研发成本的支出,趣头条却没有找到可观的盈利模式,成本的增长趋势远高于营收增长趋势,趣头条的焦虑可想而知,或许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管理层、员工动荡的原因。 新时期的挑战 除了离职潮,趣头条近日的两大动态,一个是引入一位腾讯出身的CMO,负责趣头条商业化销售运营方向。这被业界认为是为趣头条寻找到更合适的商业化方向,从而以增加收入,来为趣头条的财报数据增添光彩。 另一个动态,则是推出“云耕计划”,加大对优质内容创作者扶持。此前,趣头条陆续推出了“合伙人计划”、“放心看计划”、“快车道计划”,通过寻找内容合伙人及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向全部优质作者开放签约计划,提供保底激励和优先试用积分双向流通系统的权利。三大计划计划签约1400名作者,将为趣头条号平台上近千位优质内容贡献者,平台也会为创作者提供最高每月3万元的保底收入。 趣头条公布数据显示,目前自媒体入驻量超过100万,与去年相比增长近70%,合作媒体已超过1500家,是去年年底的近3倍。 不过,亮眼的数据更多是体现在下沉市场的本地内容、健康类、母婴、美食类资讯领域,在一二线城市内容领域,自媒体已相对成熟,趣头条也未能培养出原生自媒体。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科技领域自媒体作者赵青(化名)透露,自己入驻趣头条以来,9月份第一次收益过百。“系统推荐导致的,实际上趣头条的自媒体分成在所有平台中一直是最低的。” 他表示,趣头条设置有自动同步,很多作者们不会再做主动运营了,“就像要不是系统提醒我收入当天超过100,我压根不会去关注它。”
谈及原因,赵青表示,以科技频道为例,趣头条的流量较低,因此分成相对也较低;对作者的扶持,也远远弱于百家号,头条号。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