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经销商之殇:我们的钱都去哪儿了?
但是这一切在 2008 年后戛然而止。那一年," 三聚氰胺奶粉 " 事件引发整个乳制品行业大地震,人人自危。 03 退调难 该事件平息第二年,沉寂许久的乳制品市场开始强势复苏,整个行业处于疯狂大扩张,很多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抢滩登陆。 这种扩张状态给经销商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公司所有产品大规模发货,品类数量猛增。用张保英的话说:" 具体情况要看厂家仓库里面什么产品库存多,只保证公司出货,不会考虑经销商能不能接受,都是强制性配送。" 据张保英介绍,强制配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按经销商要求配货,假如下了 30 万订单的纯牛奶,公司有时只会配 10 万,其它都是不好卖的产品;二是加大单一品类的配送比例,假如申报 10 吨纯牛奶,公司有时会给你送来 15 吨。 在强配过程中厂家软硬兼施,会事先设定一个基数对经销商说,这个月我给你多少返利,但前提是必须达到这个基数、必须无条件接受公司配送才能拿到,如果做不到,一切免谈。 " 我们经销商有时候钱打过去了,连是什么货都不知道,好卖的、不好卖的,都直接就给你发来了,你要不卸车过两天就有一个通报下来,因为某某经销商不卸车造成司机投诉罚款 1 或者 2 万 ",张保英说,进货必须提前打款,不能欠公司一分钱,也不允许经销商账上有余款,如果有多余的钱,公司会立马要求你抓紧时间下订单,经销商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强制配送前期经销商们还勉强能接受,但由此引发的后期 " 退调 " 问题让他们哑巴吃黄连。 按照单一品类的配送比例,到终端市场只能买出去三分之二,到了保质期,剩下三分之一需要退调,其他不好卖的产品也需要退调," 这个是强制性的,市场经理会到处去检查,如果发现有过期产品,罚单就下来了。" 张保英说," 退调 " 环节她们会以发货价去终端市场每家客户手里回购,厂家会象征性地补贴 5-10 元 / 箱,让经销商们自行处理过期或者即将要到保质期的产品," 有时我们会到小区门口半价促销,运气好卖出去了少亏一点,卖不出去血本无归 "。 张保英经营的高端产品口味偏小众化,小有小的难处,而夏立松所经营的产品偏大众化,大也有大的痛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