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买东西真的是“浪费”时间吗?
一时之间,消费降级的讨论不绝于耳,即使是有人刻意散播,却依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个平台都开始意识到,看似已经见顶的流量其实还有增长空间。因此一方面要下沉争夺用户,寻求增量;另一方面保住存量用户,挖掘单个用户的最大价值。直播作为一种带有社交属性的全新模式无疑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由于满足了用户需求,所以直播电商获得了极高的转化率,平台上的商家纷纷意识到:早入局早吃肉,晚了可能连汤都喝不到。最早的时候,是蘑菇街将直播与电商结合起来;随后,淘宝入局、快手发力,赛道瞬间拥挤了起来。 目前为止淘宝直播间的用户存量最大,刚刚过去的双11当天,淘宝直播间成交额达200亿,其中10个直播间销售额过亿,李佳琦与薇娅的销售额均超过了十亿;而增速最快的老铁快手,则通过策划的“1106卖货节”,在11月5日至6日两天内,吸引了数百万卖家和1亿多用户,下单数超过5000万。 除了快手,我们在蘑菇街最新季度财报中也看到其增速迅猛。报告显示,蘑菇街2019年第三季度直播业务占GMV比重已接近40%,同时这个比重还有继续扩大之势。作为现在以及未来的核心业务,直播本季度依旧保持着三位数的高速增长,来自直播的活跃用户买家也同比增长64%达到290万。 见利趋之是人之常情,直播的高效性也确实为商家和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分为二的进行看待,在肯定长处的同时,短板也是不容忽视的。 直播的“非”:急需解决的三个难题任何一个行业的生态都应该是在相互制约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然而目前直播平台这种头部主播垄断,腰部主播带不动货,尾部主播火的周期太短,淘汰极快,这三大状态都意味着生态并不健康。 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更好? 想要做好直播,就必须与三个角色参与:有带货能力的网红、提供流量入口的平台以及坐等收钱的商家。这本是共赢的事,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其实还有主播的MCN机构在参与。 佣金比例上,以淘宝直播间为例,头部主播一般可以达到30%~50%,而MCN机构同样会抽成20%~30%,刨除商家的自留部分,其实留给平台的分成很少。这是因为,主播是直播带货的关键,而目前头部主播数量很少,因此会被许多寻求流量的平台挖来挖去,这么一来,话语权自然就掌握在主播和MCN机构手里。 按道理来说,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应该获取比例不低的分成,但是目前却陷入了一种依靠直播获取增长,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这种生态是不够健康的。那行业对这一问题有什么样前沿尝试呢? 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我很担心淘宝直播只有一个人在往前冲,没有其他的声音,很惶恐,不知道做得对不对。所以蘑菇街其实是给了我很多信心的,他们也能做起来,那就说明是对的。”蘑菇街作为直播电商的前沿探索者,甚至有些探索还走在淘宝面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蘑菇街尝试的解决方法中,或许能得到启示。 目前直播业务中,蘑菇街作为平台方会拿走10%的佣金点,而为了扶植腰部主播,平台首先鼓励个人主播入驻,尽量避免头部主播和MCN结构垄断现象的出现;其次明确规定主播获取的佣金点,例如服装品类的佣金差不多是在8%到10%左右,达到和平台平衡的效果,剩下来的就是商家的利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