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呆萝卜们的教训:不接地气的生鲜,互联网和资本都拯救不了

发布时间:2019-12-13 01:10:07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虎嗅网
导读:副标题#e# 导语:当呆萝卜传出资金链可能断裂的的消息时,很多人可能在想,谁会是下一个呆萝卜? 兔死狐悲,是人之常情。当呆萝卜传出资金链可能断裂的的消息时,很多人可能在想,谁会是下一个呆萝卜? 所以,昨日的这一则消息,可能会让不少人长出一口气。

第一,中国人的餐桌菜品丰富,饮食文化丰富,蔬菜的SKU很多,一般前置仓的蔬菜数量SKU可以达到200种以上,但是仍旧不敢说穷尽。所以前置仓容易陷入品类选择的两难,太多则失去前置的意义,太少则不能形成用户粘性。

第二,在超大城市,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中,人口的地域构成也可能趋于复杂,人口的流通和跨地域的通婚,使得某段相声中提到的一家人用四五种方言同时吵架的情况,并非个例。这不仅会导致用餐口味的复杂,以及购买决策的复杂。当同一户人家,今天是妻子下单明天是婆婆下单时,你如何保证算法应付得来?

所以,在社区的生鲜解决方案中,2018年开始,自提模式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值得一提的重量级玩家还有美团买菜。2019年11月底,美团买菜刚刚在深圳开了9个站点。目前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地。其中美团在武汉的模式最接近呆萝卜,采用自提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以美团的流量和资金实力,在生鲜这个赛道仍旧是慎之又慎。

比美团更为激进大胆的是苏宁易购,我们看到苏宁采用了便利店(苏宁小店)+菜场自提的模式,苏宁小店的客流客单比起业内平均水平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苏宁采用高频刚需的生鲜来实现对线下门店的“流量交叉补贴”。

做生鲜通常并不是便利店的常规选项,至少在大陆如此。苏宁这种“流量交叉补贴”效果如何姑且不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苏宁易购的优势在于过去积累的数量庞大的用户和品牌口碑。而且在零售板块苏宁也正在下一盘大棋,打造了几乎是囊括了从一线到六线而且全业态的“场景互联网”布局。从企业战略层面看,某个业态的亏损并不是苏宁担心的,苏宁只是需要看,哪部分的流量最适合与生鲜结合。

我们可以从成本结构的角度,把自提的三种模式与前置仓综合比较一下。当然,这里的假设是商品品质相同。

食行生鲜的自提柜模式,是把前置仓的“建仓”成本拿掉了,通过智能自提设备的形式来做硬件投入。而且严格来说,自提设备,并非不可移动。所以食行生鲜的成本,更多是后台供应链的成本和大仓的存储成本。其配送成本,也可以认为低于前置仓模式。苏宁小店的模式则更是没有额外的门店投入成本,连人工也节省了。

从成本角度看,呆萝卜的门店成本应该高于前置仓的成本,因为要考虑位置因素,但是呆萝卜门店人力成本会低于前置仓。

不过,在有一项成本上,其实自提柜与前置仓相当,那就是获客成本。在这方面,社区生鲜店和苏宁小店的自提模式,则会明显好于自提柜与前置仓,因为零售门店虽然开出来成本高,但是天然具有获客功能。

而呆萝卜的获客成本是否因为开设门店而比单纯线上获客有优势,也是有疑问的。因为呆萝卜的门店功能相对单一,不具备门店的商品丰富性。

从损耗角度看,生鲜的损耗控制其实更依赖于员工的操作以及整体供应链的成熟度。仅仅从前台角度看,自提柜和前置仓都减少了顾客人为损耗,而呆萝卜和苏宁小店其实都需要在门店“再过一次手”,如果员工操作不当,反而会增加损耗。

综上可以看出——

首先,呆萝卜的模式设计之初,是想兼顾前置仓和自提的优点,但是,从硬件成本、商品损耗等角度看,呆萝卜并无优势;

第二,呆萝卜作为创业品牌,在合肥又面临生鲜传奇等社区生鲜店的竞争,获客成本并不占优势;

第三,运营成本方面,呆萝卜只不过是通过加盟模式将部分成本转移给合伙人;

第四,自提模式天然会放弃部分随意性突发订单,订单密度天然不及前置仓模式。

所以,未来或许呆萝卜仍旧需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与消费者的反馈,对于模式进行一些调整。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