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社交网络大迁徙
绿洲则是第三阶段的代表产品。相比于此前的两个阶段,到2019年下半年时Z世代的用户样本实际上已经有了超过5年的累计(以2014年第一批Z世代成年计算),市场经验也积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环境下,一个以Z世代用户为基础的生态,即有核心用户、有配套的服务人群、设计语言、硬件配置的生态开始有成型的机会。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这一阶段的产品从诞生伊始其核心里面就是非常直观且硬核的,比如绿洲的“清爽界面”、“兴趣垂直”;并且针对于用户的反馈,绿洲表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很迅速——用微博CEO王高飞的话来说,就是“微博流量分配的机制没有让他们发的内容有那么多的曝光,在绿洲里他们会有更好的存在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造成Z世代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中反复迁徙的真正原因在于,虽然即使进入Z世代“开发者/生产者—用户/消费者”的二元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实际上双方在参与度上与第一批互联网用户(比如70后、80后、千禧一代)有着很大区别:前者善于分享、善于制作,一定程度上帮助帮助产品方承担了运营、传播等职能,而后者更多固定在消费者的角色上。 这就决定了他们并不会对“需求被满足”特别感冒,甚至根据“科技三定律”的第一条(即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这种需求被满足在Z世代看来会变得理所当然——对于这样一群先天自带互联网基因的人群来说,或许他们重视的实际上是4个字:相辅相成。 因此当我们回看Z世代的社交网络大迁徙,试着去理性迁徙路线,会发现那些能够立足于Z世代,并逃离Z世代“快速迭代”定律的产品,往往也都包含着相辅相成的内核。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