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经济学:阿里、虎牙入局 能复制“毒”的成功吗?
蒹葭对汉服概念的坚持主要源于她在大学时所参加的汉服社团,她们同时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高校汉服社团。 那时这些这些高校汉服社团往往是与传统文化社团应运而生的,据蒹葭回忆,中国人民大学的汉服社团诞生自新儒学社,而蒹葭所在的广院子衿汉服社,则对古代的礼法、生活方式颇为看重。 蒹葭的社团内部共分为几个小组:舞蹈组会排练汉唐古典舞、汉妆组则致力于复原汉代不同场合使用的妆容、礼仪组研究古代的祭礼、观礼、婚礼的习俗,并为社员举办成人礼和婚礼、衣冠组带大家挑布料,做衣服。除此以外社团会组织在花朝节、清明节去踏青。社团在2007年时成立,社团一个早期骨干如今完成读完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了汉服社的指导老师。 也因此,蒹葭非常考究汉服在仿古上有没有参考史料,是否符合真实的古代穿着与设计,这也代表了早期入坑的汉服爱好者的共识。 广州的汉上莲华服饰店早在2008年就开始制作汉服,他们制作的包括直裾、曲裾、齐胸襦裙、交领襦裙、大袖衫、对襟襦裙、明式襦裙、褙子、曳撒、圆领袍、直裰、玄端、短打、斗篷等汉服款式,全部都要有典籍、文物和史料的考证。 “不想让汉服只是变成一件衣服,想赋予它更多意义”,对自己的坚持,蒹葭如此评价道。 而汉服对蒹葭来说,并不是一种社交的标准,她不会因为一个人只是汉服爱好者就彼此成为朋友,汉服于她更多是纯粹的喜爱,她获取汉服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微博、以及汉服商家吧。 “如果这两个App(指古桃和花夏)能够兼具汉服商家吧和淘宝店铺的功能,把资讯、买家讨论、店铺资源丰富起来,我是会考虑使用的,特别是未来能够帮我过滤山寨店铺的话。”蒹葭表示。 另一位汉服玩家寞殇是一名Coser、汉服娘和二次元爱好者,她在2013年就入了汉服坑,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华服日、汉服出行日或漫展上穿。 “那时候我们的汉服小圈子基本上都是圈地自萌,这么大规模的人入坑还真是这两年,主要是短视频和B站的安利吧。” 寞殇表示。她的小圈子现在也依然活跃,主要通过QQ、微信群来交流,她常常购买的店铺也有自己的群,每次上新都可以收到通知,她不想尝试汉服社交App的理由是“感觉没必要”,她使用的二次元App上,大多数都有汉服版块,没必要专门去关注一个汉服社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