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经济学:阿里、虎牙入局 能复制“毒”的成功吗?
她最喜欢的汉服娘是B站up主小豆蔻儿,因为其做工和刺绣十分精致,但价格在汉服领域也偏中上,在500到1000元之间。寞殇今年投入在汉服上的消费有3000元左右,其中购买夏天的汉服大多在100~300元之间,适合冬天穿的明制汉服2件花费了1000多。
在某些方面,寞殇和蒹葭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例如她们都认为现在的汉服社区App在内容、电商两个方面都有同类的up主、资讯博主可以代替,杂而不精的功能难以吸引到她们;但是她们又一致认为,这些App想要创新,可以先从解决山寨问题开始。 “山正之争”的两面性 被问道最希望汉服App能够上线哪个功能时,蒹葭和寞殇的回答同样异口同声: “当然是抵制山寨功能啊” 正版与山寨是汉服圈的核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但难以根治的问题,当一家汉服店做大后,很快便会有仿制的山寨店出现,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模仿,刚刚入坑汉服的萌新难以分辨,而有些人则并不介意。 目前汉服店基本上还是预售制为主,设计师画完后,找布料去打版,出了样衣,各方面都合适,才会按订单批量制作,布料和刺绣有时间限制,所以工期和数量都有限制,越复杂、越好看的设计,就很容易绝版。
也正因为绝版,才有了山寨店诞生的需求。 山寨店看到大量汉服外围用户的涌入,于是剽窃正品店的设计,模仿其版型、店铺名称,诱使刚入坑的萌新或者不介意的非核心用户消费,因为不需要在质量上做过多保证,出货量大且快,价格也不会比正品店便宜多少。 而寞殇则在早期见到过一些正品店铺因为山寨店的出货量大,甚至被抢断生意难以为继,以及萌新被坑等经历,她和蒹葭对山寨的坚决抵制,主要源于对正品店家的保护和维护圈子的风气。 然而如今占据了一半市场的汉服山寨店,也难以忽视,在陈悦天看来,这更像是供需关系的双边问题。 “一旦在某个市场开始出现大量仿制的产品,原因就一定是供需两边的需求形成,需求增长的比供给快,那么劣质供给就会出现,而且也会形成市场。”陈悦天解释道。 而且在汉服市场,他认为对山寨的鄙视链也是天然形成的——“因为汉服天生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为了彰显不同,是为了划分圈子,严重一点是划分阶层。当有一群人通过某一种生活方式,尤其还投入了时间金钱,划分好了一个圈子,但另一群人没有做出这样的努力却也进入了这个圈子,就一定会被鄙视。这个圈子有内聚力,也会共同对外,有明确的边界在那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