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年底最后一周,仍然热爱工作?
如果感觉每天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无味的,那么就去找到一个能够激发对工作的动力的事情。没有什么工作是徒劳的,所有的工作都会为你的将来做准备。这些业余时间付出的努力,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反馈能量和灵感,利用好这手里的50%,找到无聊工作中微小的兴趣点,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对待本职工作。 3 创造性的活动比机械式的活动对抗无聊更有效 在职场,结果导向是一个吃香的词。但是如果在工作时秉承着“有个结果就行”的心态,那最后的作品一定会平庸,工作也会让人感到失去意义,变得无聊。创造力就是让枯燥平庸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马东在他的书中讲述了一位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刚工作时做培训助理,做内部开发课程的评审工作,一个典型的高频重复工作。因为他所需要的只是机械地抄表算分而已。 可是这个人比较喜欢动脑子,他发现之前的评价标准过于粗放,仅有课程、讲授两个维度。 于是他琢磨好久,设计出一个评分表,里面增加了创新性、实用性、覆盖率、电子化等多个维度。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设定差异化权重比例,给几个咨询公司的专家看,一致点赞。 这就是在低水平重复工作里,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 Oreilly上曾经有一篇名为Amazon, boredom, and culture的文章,讲述了亚马逊文化对无聊这种情绪的不兼容性。 亚马逊的文化鼓励大量批判性思考、质疑和批评。不断施加压力,要求最高水平的结果是,亚马逊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行动起来,对变化做出反应,更快地创造新产品——通常甚至是在他们的竞争对手意识到机会之前。久而久之,亚马逊的员工们发现,自己的创造力被推到了从未想过的高度。 没有压力,没有批判性思维,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满的文化。这种文化让人流于平庸、在无聊的自满中失去进化能力。员工在高要求下,由被动到主动地提高自身创造力,有效遏制了无聊情绪的滋生。 日本国宝级清洁工新津春子就职羽田机场,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羽田机场荣获“最干净机场”四连冠的功臣之一。目前她负责机场清洁培训工作,带领700多位清洁工一起服务这个旅客数日以万计的机场。 在入行的前10年,为了多挣钱和考取这一领域的专业资格证书,她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全年无休。1997年,她在日本全国“清扫技能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该竞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