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释放的末日生存题材:玩末日生存的人,都在玩什么?
从DataEye监测的数据来看,近30天投放素材数排名前10的游戏,投放素材数均在500-1100这个范围内,平均一天多则40条,少则15条。不过,它们的持续投放天数都较长,包括《末日危城》、《明日之后》、《末日启示》、《末日危途》等,长达500天上下。 ![]() 末日生存类题材的买量投放平台,与其他类型较相似,都是以头条系为主要投放阵地,没有显示出特别大的倾向性。不过受买量游戏的投放素材数影响,其各平台的投放素材总数也相对较低。 TOP10中,仅穿山甲联盟、头条、天天快报、抖音4个平台的投放素材数在2000以上,穿山甲联盟最高,为2991。从第7名UC头条开始,包括QQ浏览器、虎扑、手机百度,投放素材数均不足500,与前几名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能看出,末日生存题材游戏在买量市场的佛系状态。 ![]() 末日生存题材为什么受欢迎? 从影视剧到游戏,末日生存题材作品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但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无数爱好者。 由于末日生存是一种极端的情境,即能带来巨大的紧张感,又可以展示人性,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因此能同时击中玩家的多重欲望:身处和平年代、渴望拥有多重生活体验的新鲜感;在末日世界,被求生欲驱动的人类会做出何种行为的好奇心;以及面对丧尸,热血厮杀的紧张刺激感。 尤其是丧尸的设定,把其他题材中人与怪物的对立,转移到了人与“人”之间,强化了人类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放大了人类的恐惧。同时,人类一旦被咬便意味着自己身为人类的“死亡”,这种变异方式极其简单,也更具危险性,人类每时每刻都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为生存而战斗,使得末日生存题材更加刺激。 当丧尸对人类带来的危险性被激发,人类也掌握了对付丧尸的办法后,末日生存题材的矛盾便转向了人类之间的冲突——幸存的人类是要互相协作建造新家园,还是为了争夺匮乏的资源而彼此斗争。在一个人人自危,并且失去了法律的社会环境中,揭示人性自私冷血的一面,也是末日生存题材独有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求生欲的驱使下,在逃命、杀戮的绝境中,往往更能引起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逃亡,逃到哪里,以后要如何活着等等,激发用户对现实的反省。 ![]() ![]()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