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百度的17年产品史——突围、霸权、迷失、焦虑与变革

发布时间:2017-02-11 01:52:26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虎嗅网
导读:副标题#e# --> 我们相信,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它的产品发展和演化史,会更忠实地映射出它的发展和成长轨迹。 我们也相信,去了解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发展、迭代和演化,会更有助于你理解互联网,理解产品。 2天前,李彦宏发布百度2017年内部信,宣布

  此外,相对于传统搜索模式,不同用户搜索同一个关键词可能获得的结果千篇一律。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百度“新搜索”也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描绘用户个体特征,更准确地判断用户需求,以个性化推荐机制让用户得到真正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同时,在信息搜索的基础上假如能够顺利接入大量服务,这对于百度将会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假使用户通过百度或“度秘”搜索了一部电影《爱乐之城》,可以立刻看到电影介绍、并在需要购票观看时立即点击进入百度糯米电影、快速选择需要的时间和座位,再通过百度钱包进行支付和返现,完成电影票的购买。

  这样就极大缩短用户获取服务的路径,把牢牢占据住了用户从入口、到场景、到支付、甚至到评价反馈的整个用户行为链条,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假如以上设想中的技术、服务都得以全面实现和普及,这无疑对于百度来说便是占据住了新时代的“入口”。

  对百度来说,这是想象空间所在。

  而从2016年中开始,随着AlphaGo战胜李世石,人工智能的“奇点”似乎也已经到来,这个看起来充满想象空间,但一切又都还很模糊的领域,会在此后成为百度的再次兴起的关键胜负手吗?

  2. 内容生态的搭建

  除了“服务”,另一个百度注定不愿错过的,就是“内容”。

  从2016年开始,“内容创业”就成为了互联网圈内的热门话题,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在信息泛滥的当下,相比起传统的索引导航式流量入口,在当下,优质内容越来越有成为真正流量入口的趋势。

  而正如此前我们一再提到的,以“入口”和“内容分发”起家的百度,注定不愿,也不能错过新时代的“入口”之争。

  而内容之战,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之争,二则是内容分发能力之争。

  围绕着前者,除原有的百度百科、百度文库和贴吧之外,百度在2013年开始推出了“百度百家”,定位为依托百度流量的内容聚合平台,拉拢了大量内容生产者。

  在2015年年底,围绕着原有的百度百家,百度又进一步上线了“百家号”,逻辑基本与头条号、微信公号等相似,内容创作者生产内容,用户消费内容,百度提供广告分成,帮助内容生产者实现内容变现。

  到了16年年底,百度又进一步开始整合百度百科的流量,借此来拉拢更多内容生产者。

  此外,百度也推出了“百度问咖”和“百度派”,前者你可以理解为百度版“分答”“在行”模式,后者则更接近于百度版的“知乎”。

  只是,相比于已经苦心经营了多年的知乎、在行、微信公号等成熟的竞争对手,在百度身上,实在很难看到这方面的优势。

  至于内容分发能力之争,百度则将面临着另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今日头条。

  从移动端起家,在短短4年内已经成长为一家估值数十亿美金公司的今日头条在互联网圈内被人与百度进行类比。两家公司也都很相似——创始人皆为技术背景,都依赖着技术和算法而起家,也都希望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力量在行业内占据某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与百度不同的是,今日头条已经专注在“内容分发”这条道路上苦心经营了4年,并已经积累了数亿用户和大量数据,以及一个优秀的研发团队。

  据今日头条官方透露,他们已有计划从2017年开始逐渐开放一部分自己已经较为成熟的“内容分发”算法,帮助更多媒体、内容从业者等通过机器更有效的实现内容的分发和传播。

  看起来,在“内容分发”这场仗上,百度与今日头条之间或必有一战。且,相比起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之争,或许“内容分发能力”会变得更为关键——假如你既拥有海量流量,又拥有强大优秀的内容分发能力,很难想象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们不愿意与你合作。

  某种意义上,这与百度的“人工智能”豪赌,可能也是一脉相承的——百度的期望,是在于倘若“百度大脑”这样的人工智能高端项目若能在几年积淀后取得某些突破性的进展,或将可以彻底带来完全不同的局面。

  而就在2017年2月6日,李彦宏公开发表了百度2017年度的内部信,其中反复提及——

  “百度从本质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

  “内容分发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存在,我们之所以很多业务能够做的起来,是因为我们有内容分发这样一个坚强的大盘,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此举,无异于正式给今日头条下达了一封战书,也正式宣告了2017年百度的重心也将全面向“内容分发”开始倾斜。

  五、尾声

  作为一家公司的百度,无疑是PC时代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最大的赢家,凭借自己的搜索与贴吧、知道、百科等一系列优秀的产品,百度迅速成为了PC时代的巨无霸,并随之建立起来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商业逻辑,以至于到今天,百度的商业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圈内仍然有着非常良好的口碑,而“搜索”与“商业产品”,也被称为是百度最核心的两大产品。

  然而,往往正是那些曾让你强大的事物,在新时代来临时更容易让衰败。在互联网圈内,这一定律更是屡见不鲜,对百度而言,也是如此。

  自2010年开始,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模式就始终饱受诟病,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也让百度自身焦虑不已,于是,百度也奋力开启了一系列转型尝试,试图找到搜索和广告以外的一个全新支柱与增长点。

  甚至,百度也在这一背景下自上而下的制定了很多战略,和调整了很多组织架构,在百度高层眼中,先布局O2O,再调整架构,将金融业务扶植起来,以此为核心扩散辐射现有业务,如百度外卖、电影、糯米、OTA、无人车等,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略。

  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百度的转型努力还是纷纷失败了,从O2O到“移动入口”再到“金融”,百度始终都处在一种“慢半拍”的节奏中,未能获得预料之中的成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