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里所有的大生意 快被这位你不认识的“掮客”包场了
这一年,国外投行在中国正上演“八仙过海”。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美林证券等四处游说,以便尽快切入中国市场;高盛却妙施巧计,通过高盛高华拔得头筹,已经拿到进入中国的入场券;摩根大通在牌照上不徐不疾,却先将龚方雄等一干才俊揽入麾下…… 对包凡来说,进这些知名投行“当买办”,可谓易如反掌。但他却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小饭碗”,为之苦打苦熬,整天为接不到订单发愁。公司成立第一年,包凡拿下两笔单子,第一个客户中星微,还是老东家亚信介绍的。为揽下这活,包凡又给中星微兼职干了一年的CFO。 创业的弯路,包凡一样没少走。他折腾过不良资产、搞过证券咨询、做过天使投资,四处碰壁后,才确定了“投行+投资”的商业模式:那就是既做财务顾问,又做小规模参股投资。这种“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被人称之为“精品投行”。 “精品投行”没法跟国际大投行相比,但包凡洞察到,创业公司、民营经济正在蓬勃兴起,他们的小融资、小并购为大投行所不屑。而这,正是华兴的机会。 在包凡看来,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大都一无所知。面对资本时,他们既不容易说清发展方向、核心竞争力和融资需求,对企业关键价值又缺乏认知。于是融资时,创业者要么无法说服投资人,要么在资本面前沦陷,丧失定价权。 有的创业者为融资,放弃经营管理企业的职责,到处去参加投资人大会,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此外,企业融资或并购过程中,还牵扯到要处理法律、财务、战略等各种问题。 实际上,所有这些麻烦,交给华兴就好了。要找投资人?包凡手头一大把,每个人的喜好、信用,乃至大方还是抠门,全装在包凡的脑子里;要跟投资人谈判?交给包凡好了,“伤感情的事,留给我们来做”;融资的协议不知道怎么写?没关系,华兴帮你搞定的,直接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拥有这样全方位的服务,华兴爆发的机会很快来了。 2006、2007年,华兴一口气为征途网络、21世纪不动产、奇虎、当当网等知名企业完成上百亿私募融资,一举斩获“最活跃中小型投行”、“年度最佳新型投行”等桂冠。特别是奇虎,由于当年周鸿祎遭遇某些对手恶意抹黑,几乎无人喝彩,包凡却认定老周必成大器,助其完成B轮2500万美元,从此成了不离不弃的好兄弟。 然而,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 2007年11月,华友世纪与光线传媒高调宣布联姻,华兴同为双方的财务顾问,一时风头无两。在这场几度崩溃的谈判中,正是包凡一次次力挽狂澜,才把双方多次拉回了谈判桌;面对僵持不下的对赌协议,包凡更创造性设计出全新的对赌标准(即以合并后的公司股价为对赌标准),被光线传媒王长田誉为“天才的想法”。 但就是这宗包凡倾力投入的大并购,却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下,于2008年3月突然终止且原因不明。这般心血付之东流,包凡空忙一场,亦是无可奈何。 即便如此,包凡对华兴的项目质量,依然有着偏执狂般的执拗:项目要么不接,要接就必定做成,否则分文不取。这种豁出一切的豪情,让华兴与客户的利益高度一致,哪怕收费极高,依然有口皆碑。而坏处是,一旦遭遇光线华友这样的惨痛案例,包凡就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 四 投行这一门生意与众不同,表面看竞争激烈、公平合理,实际上,民族、国别造就的不公平和鄙视链无处不在。 2010年,当当网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但这么件大好事,却惹翻了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原来上市前,承销投行摩根士坦利将发行价“强制打折”,使当当的募资额大减。结果上市当天,当当股价暴涨86.94%。李国庆没忍住这口怨气,在微博上公然吐槽摩根士丹利,引发与“大摩女”的对骂。 作为当当财务顾问,包凡坦言,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遭受着不公平待遇。 以当当上市为例,选摩根士丹利承销,看重的是其卓越的品牌和影响力。但1200万美金承销费扔过去,对大客户众多的摩根士丹利来说,只是笔微不足道的小生意。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