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闯关青春期:不安、扩张、横冲直撞
在元生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许良看来,这是阶段性的结果。而且两家所处的市场不同,出行市场里撮合可以完全靠技术完成,外卖则还要提供服务,成本结构不一样,因此理论上滴滴在出行订单里的抽佣可以比美团在外卖订单里的抽佣更高;美团和滴滴、今日头条不同,现在的估值里传统核心业务团购和点评只占一部分,需要更多的业务(比如外卖、酒旅等)来一起夯实估值。美团有一批高频的用户,把业务从餐饮延伸到更多生活服务上,也是合理的。 Keso也认为,美团靠外卖和出行支撑了现在的估值。滴滴只做了出行一个领域估值就超过500亿美金,这个差距让王兴看到了投资人对出行的认可。因此,美团做打车一定程度上有做大估值的考虑,同时也能削弱竞争对手。 企业会在何时选择进攻?许良的回答是,机会驱动型和防御型。美团做打车和头条一样是机会驱动型,而滴滴做外卖则更多是防御型的进攻策略。 今日头条原主APP在用户和流量增长遭遇一定瓶颈。这对于它流量驱动、广告变现的生意不见得是一个好信号。 泰合资本合伙人胡文钦曾分析,“信息分发的渗透率肯定不及社交和电商,天花板是可见的,所以头条会寻求搭建更多的流量场景”。最近势头凶猛的抖音所代表的短视频,是未来互联网占据主导作用的信息承载形态,头条布局是很自然的路径,尽最大努力做各种APP,最终把用户总量拉到最大。 如今的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与大小巨头业务交集最多的公司。信息分发领域,头条与百度、腾讯对峙;短视频领域有火山、西瓜、抖音对快手;问答领域有悟空问答对知乎;微头条则瞄准了曾经的投资人微博,头条号更是很早就与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一点资讯等平台争夺资源。 不同于滴滴和美团的互相渗入,今日头条除自营外,还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张。春节期间,头条3亿美元收购Faceu,此前还将Musicly等公司收入囊中。 前不久,今日头条收购BOSS直聘的消息传出,随后被两家官方否认。Keso分析,从业务形态来看,也存在一定合理性。招聘信息也是一种内容形式,对于求职者来说,今日头条基于兴趣、能力等推荐职位。今日头条本质是一个推荐引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内容和推荐职位没有本质差别。甚至,未来涉足电商也并不奇怪。 收购能否形成入口效应?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资讯是相对不错的流量来源,但是对比BAT的搜索、电商和社交,很难承担起基层入口的角色,缺乏不可替代性。 “这样的交叉竞争,一定还会持续。”Keso分析认为,未来由互联网开辟新市场的机会,已经基本不存在。所谓的新市场都是交叉市场,交叉市场的门槛不是技术,很难排斥竞争。总会有人不希望一统江湖,只要投钱就有搅局的机会。 但是,业务形态越复杂,越考验领导者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每增加一个新业务,组织架构的复杂性会增加数十倍。这是王兴、程维和张一鸣将共同面对的问题。 成长的烦恼 2017年12月29日,今日头条多个频道被关停24小时;原计划1月12日上线北京等七城的美团打车,被“牌照”挡在门外;各地网约车新规的不确定性,一直困扰着滴滴。 监管,这个BAT曾经历过的伤痛,正发生在滴滴、美团和今日头条身上。 “曾经的AT也经历了这样的压力。”王力行分析说,政府支持互联网创新,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后,需要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单车。而且,与BAT不同的是,TMD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加紧密,压力也更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