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下)
在票房失败的《妖猫传》之后,陈凯歌陷入沉寂,在《霸王别姬》问世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这位中国导演界里的思想家最终再也没有迸发出那样惊人的创作才华和激情。他早已经对中国的电影人和普罗大众感到失望,现在让他感到欣喜的导演是拍出《路边野餐》的一九八九年生人毕赣。 而自《狼灾记》以后就再也没有执导筒的田壮壮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在2018年的电影《后来的我们》里出演父亲,而就在二十五年前,在那部沉重的《蓝风筝》里,田壮壮的导演生涯正是因为刻画现实运动风暴里的“父亲”角色而终结的。 这一代导演已经不再年轻了,他们见识与经历了太多,在中国电影商业化大潮里起伏逐流,最终,脑后有反骨的他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不仅被年轻的更有才华与商业化头脑的一代超过,也被那些更加熟稔商业片和时代潮流的“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的香港电影人们超过。 就在有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四十年后的2018年,还是在一个春天,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公映并最终获得了让人咋舌的4.76亿元成绩,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票房记录。 显然,一个时代过去了,而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绝唱 CEPA 的签署极大地振兴了香港经济。 香港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自2007年到2009年,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企业因 CEPA 获得的累计业务收益达到1985亿港币,而设立于香港的服务企业的收益则接近551亿港币,自2004年到2009年,设立于香港因 CEPA 而从与内地相关业务中获得收益累计近616亿港币。 自2003年至2010年3月底,以“个人游”名义到港的内地游客超过4900万人次,“个人游”旅客次数从2004年的426万升至2009年的1059万人次,自2004年到2009年,“个人游”旅客累计消费超过848亿港币。截至2009年底,CEPA 为香港创造了大约5.47万个工作岗位。 内地和香港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不仅促进着经济的复苏,也影响着香港电影产业。 时任金像奖主席文隽感慨道,香港电影的前途,肯定背靠神州。 香港和内地合拍片的数量从1993年最高峰时的57部一路下滑到1998年的区区7部,其后从2001年到2004年,合拍片总量增加到了77部,人多地广的内地市场成了香港电影的救命稻草。 2004年,寰亚集团出品电影在内地的票房收入达到了7200万元,占该集团当年营收的近三成,同比增幅则高达110.5%,作为对比,香港地区欧美地区票房的同比增幅分别只有30.1%和29%。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